TMT观察网

小康小贷辟谣遭“冒名”背后:合作大数据平台为贷款中介导流,用户信息多方流转观点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卢岳)“远离黑网贷,缺钱找小康”“用小康贷款,借钱再也不求人了”……近期,记者在社交平台浏览到多个名称中包含“小康”的网贷产品发布的贷款广告,显示最高可借20万元,年化利率6%-24%,助贷机构及资金来源均为重庆小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记者点击后,广告链接跳转至多个名称中带“小康”的微信小程序,认证信息同样显示运营机构为重庆小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这些广告,看起来是小康小贷公司上线的网贷产品。然而,近期小康小贷官网发布声明称,公司名称及资质证照遭不法分子冒用,擅自开立自媒体账号或发布上架APP,直指相关账号是“李鬼”。

无独有偶,7月24日,另一家小贷公司广州银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也发布了有不法人员冒用该公司名义展业的公告。另外,今年3月,广州广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旗下某贷款产品的品牌和商标遭第三方冒用。

在行业人士看来,小贷公司频频遭“冒用”,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的行业乱象和公司管理漏洞。

1

公司名称资质证照遭第三方冒用?

近期,多个名称中带有“小康”的账号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大量信息流广告,推广现金贷服务。记者梳理发现,这些网贷广告的发布账号名称各有不同,包含“微小康借钱”“小康备用金”“小康借钱借钱平台”“小康卡贷借钱”等,但广告详情页中均显示助贷机构、资金来源为重庆小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上述几个网贷产品看起来尚算正规,但也有个别名称带“小康”的产品和广告存在明显的不合规情形。如一个名为“微信上小康可以借钱了”的账号发布的广告文案存在诱导消费者填写虚假材料的情况,如“需要几千块的看过来,申请时选:信用良好,补充资产建议全选。”

个别广告存在“挂羊头卖狗”的情况。如另一个小程序名为“小康卡贷借钱”,记者点击后,却跳转至一个名为“美信钱包”的贷款产品申请页面。并且在该页面底部还有一个“小康小贷官方借钱公众号”的浮窗,记者点击后发现内嵌导流二维码,扫码后跳转至一个名为“小花猪借贷”的微信公众号,该公众号的运营主体为另一家小贷公司——河池市宜州区泓昌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还有个别广告则带有明显的“拼接”特征。例如,近期一个名为“小康日常借钱”的账号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贷款广告,信息显示页面及服务由小康小贷提供,广告商家主体信息也显示为小康小贷。然而,在详情页助贷机构却显示为中金信诚金融服务外包(北京)有限公司,出资方显示为平安银行北京分行。

为验证上述贷款产品是否由小康小贷放款,记者点击其中一个广告尝试借款,链接跳转到了一个名为“小康借钱借款平台”的小程序。在填写了姓名、手机号、征信情况、资产信息后,审批结果显示记者通过了一个名为“趣享花”的借款产品资质初审。

审核结果显示,“趣享花”的运营方为辽宁随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授信额度为86000元,可分24期,年利率为7%,助贷机构为南京禾晟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玄武分公司。页面介绍称趣享花是贷款中介机构。即这个名称中带着“小康”的网贷产品打着小康小贷的名义,却是为其他网贷产品/贷款中介导流。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1月17日发布的《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要求,小贷公司不得出租、出借牌照,为无放贷业务资质的主体提供放贷“通道”;不得协助无放贷业务资质的主体申请金融属性字样网站、移动应用程序(APP)和小程序等备案。

那么小康小贷对于“小康借钱”等网贷产品的线上导流行为是否知悉?“趣享花”/辽宁随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美信钱包”、“小花猪借贷”是否是公司的合作方?就相关问题记者联系小康小贷并向其发去采访提纲。

7月24日,小康小贷方面回复表示,就网传小康小贷的有关情况,公司法务部门正派专人进行跟进了解、核实。

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小康小贷官网曾发布声明称,近期,公司发现有不法分子冒用我司名称“重庆小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及资质证照,擅自开立自媒体账号或发布上架APP并其开展违法活动。要求相关机构或个人立即停止该等侵权行为。小康小贷同时强调,该公司唯一合法合作单位为北京陆风科技有限公司。

小康小贷是何时发现公司名称及资质证照遭冒用?发现后采取了哪些处理措施?目前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小康借钱”等账号发布的贷款广告来自合作单位还是第三方冒用?对于相关问题,小康小贷方面未作回复。

2

“新型业务模式”竟是为贷款中介导流?

记者获悉,相较于上文提及的现金贷广告,小康小贷主要专注于小微信贷领域。

据官网资料,小康小贷成立于2012年,注册资本3亿元,是经重庆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批准设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网络贷款业务的新型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各项贷款、票据贴现、资产转让等业务。主要经营的贷款产品为“猪险贷”“饲料贷”“兽药贷”。

此外小康小贷也有创新业务。官网介绍称,该公司通过与大数据平台的合作,构建产业链金融服务中心,形成垂直产业链金融服务新模式,创立了新型业务模式、营销模式及盈利模式。

结合上述声明公告中提及的“我公司唯一合法合作单位为北京陆风科技有限公司”相关信息来看,这里说的合作的“大数据平台”应是指陆风科技。

据公开信息,北京陆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2月,法定代表人为刘小平,注册资本为1500万元,所属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经营范围包含技术服务、数据处理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股权信息显示,陆风科技旗下有两家全资子公司:江开金融服务外包(山东)有限公司和北京捷融金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多个名称带“小康”的网贷产品中,确有一个名为“支付分借钱小康”的小程序,《隐私政策》显示“公司名称:重庆小康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关联公司:北京陆风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尝试在该小程序借款,填写个人信息后,贷款申请结果显示“初审预估额度为10.25万元”,本次贷款服务提供方为安徽众合联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即小康小贷及合作方陆风科技将记者导流到了一个名为“众合金服”的网贷平台。且根据注册协议等显示,“众合金服”并无放贷资质,而是提供贷款咨询服务的贷款中介。

这明显与监管对小贷公司实际放款、真实展业的导向相悖。《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要求,小额贷款公司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贷款业务的,不得仅提供不实际出资的营销获客、客户信用画像和风险评估、信息科技支持、逾期清收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注册协议,众合金服会将借款人的借款需求推荐给合作的网络借贷中介机构或其他具有合法放贷资质的机构(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以及其他第三方借贷咨询、引流、技术服务等服务机构。也就是说,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可能会在不同贷款中介、助贷平台中流转。

在点击上述贷款广告后,记者收到多个贷款中介来电,提示借款申请已通过,可办理四大行等银行的低息贷款、备用金等产品。疑似个人信息遭泄漏或贩卖。

小康小贷和唯一合法合作单位陆风科技具体合作哪些业务?公司和大数据平台的合作创立的新型业务模式具体是怎样的?就相关问题记者向小康小贷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3

小贷公司冒名事件多发背后

记者注意到,近期小贷公司遭冒名事件多发。

今年3月,一个名为“唯享花”的网贷平台因乱收费问题遭媒体曝光。随后该商标的所有方广州广信普惠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布维权声明,称公司旗下“唯享花”品牌被冒用。声明称,经查证核实,广信小贷公司从未开展过相关报道中提及的任何业务,报道中出现的该公司品牌和商标均系因第三方公司冒用其品牌和商标。

广信小贷表示,该公司与相关第三方公司不存在任何关联关系,也从未与该公司发生过任何业务往来,更未向该公司出具过任何形式的授权委托。同时,公司将依法追究该第三方公司的侵权责任。

随后又有厦门恒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深圳市盛进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发布相关声明。最近一例是在7月24日,广州银鑫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近期该公司接到相关反映,有不法人员仿冒该公司的名义通过小红书等渠道办理贷款业务,并以此违法收取贷款利息等费用,导致相关司或个人遭受财产损失。“经我司核实,上述反映所涉人员并非我司员工,我司也未与其签署任何形式的合同。”公告称,该公司所有贷款业务均为线下办理,未通过任何线上渠道进行。

在行业人士看来,小贷公司被“冒名”,可能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被不法贷款中介盯上,冒用其名义批量“造马甲”在市场上进行导流拓客;另一种可能是助贷平台为满足获客端准入的合规性需求,向小贷公司租借牌照。

而无论哪种情况均属违规,小贷公司除发布一纸公告外,对内还应及时自查自纠,刀口向内,自我“清创”;对外积极配合执法部门,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市场的公平正义和良好秩序。

2024年8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证监会、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通知》,明确力争在3年内压降地方金融组织总量,并将失联、空壳及严重违规机构列为重点清退对象。

此后小额贷款行业的清退进程显著加速,多地密集发布失联、空壳或取消资质的小额贷款公司名单。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已有352家小贷公司被清退。行业人士表示,随着监管的持续发力,小额贷款行业正朝着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各机构应及时“刮骨疗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