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观察网

网曝大V遭中国电信以实名认证为由骗签甜橙融租贷款,月租费秒变三年金融贷观点

28日傍晚,有近35万粉丝的杨女士在微博发文,称自己“被中国电信诈骗了”。根据她的自述,当天下午接到一个电话,“上来就说是中国电信,接着报了我的名字和详细地址,说我的实名认证过期了,需要工作人员上门重新认证。”

等工作人员上门后,她经历了长达半小时的身份证扫描与拍照流程,最终被要求在抬头为“甜橙融租”的电子页面上签字。“融租”字眼引起了杨女士的警觉,怀疑“这个抬头好像诈骗”,工作人员对此否认,声称绝对不是诈骗,“并且用各种方法证明他是电信员工”。

待杨女士签完字工作人员离开后,她立即查询了甜橙融租的相关信息,这才了解到其为中国电信旗下一个金融子公司推出的金融产品。“等于是说,我本来正常每月交的月租费,变成我向甜橙贷款了整三年的月租费,甜橙帮我向电信交月租,我向甜橙还贷款。”

杨女士强烈质疑运营商以“实名认证”为幌子,诱导用户在不知情下签署金融贷款合同。发现真相后她当场致电上门工作人员要求撤销合同,“工作人员也没废话,表示说明天上午之前帮我取消”。杨女士随即又拨打中国电信官方客服投诉强调遭遇“诈骗”,但客服仅表示“已记录”,并建议先等待工作人员处理结果。

据天眼查显示,甜橙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下称甜橙融租)曾用名甜橙设备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以从事货币金融服务为主,是中国电信集团成员,控股股东为天翼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曾用名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下称翼支付/天翼电子商务),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即中国电信)持有翼支付94.4348%股份。

界面新闻2024年7月的一份报道显示,“作为中国电信旗下的全资子公司,2011年成立至今,天翼电子商务旗下逐步布局翼支付、天翼征信、甜橙保理、甜橙信用、甜橙保险、甜橙融租等多个公司”。

事实上,相较于“甜橙”系列的金融产品,消费者对翼支付可能更为熟悉。根据公开信息,甜橙金融作为翼支付核心金融品牌,推出了橙分期、甜橙借钱、甜橙白条以及贷款超市相关产品。

去年6月,有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反馈,在甜橙借钱上寻求贷款,仅是查看额度过程中就需要一键同意授权至几十家涉金融类公司。最终获取的数万元额度要申请下来也需进一步一键同意十余家机构的相关授权及贷款协议,用户直到放款完成才知晓放款方到底是谁,若需提前还款还要缴纳对应服务费和风险保障费。此外在贷款过程中,平台还再三弹窗推荐所谓的风险洞察服务,号称优先放款,但一份报告需再加29.9元等。而作为翼支付旗下产品,在翼支付App借贷专区,甜橙借钱宣称用户最高可借20万元,不过对综合年化利率和具体放款方未有披露。

对于这种在申请贷款的多个环节中未见平台向用户披露具体贷款方的操作,业内人士直言这实则是助贷导流的流量生意,在这样的助贷模式下,消费者只有等到放款后才能知晓真实贷款资金方,不但侵犯了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且存在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的安全隐患。

说回与前述杨女士有相似遭遇的例子,新华社半月谈曾在2023年6月以《办个手机套餐,却被“套”进了“网贷”的坑?》为题,公开点名橙分期。据悉,吴先生因销售工作需要在广州天河区一家广东电信营业厅办理了39元套餐遭遇了层层套路。

业务员告诉吴先生,为了防止违约,要在其个人余额宝账户中冻结273.6元。回到住处后的吴先生查看消费记录时发现,在手机余额宝中冻结273.6元的是一家名为“世纪银通”的公司,商品名称显示为广东电信,互联网金融合作代收通用套餐。

仔细查看在营业厅签字的协议后才发现,他办理的是一款“橙分期”综合授信金融合约产品。该产品由甜橙融租及翼支付平台针对电信用户提供的一款金融合约分期产品,金融服务由前述两主体及两主体合作的第三方持牌金融机构提供。如果产生逾期,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可能会收到电话、短信、信函、诉讼等不同形式的欠费催缴,还会产生相对应的信用额度关闭等负面后果。

在社交平台上,很多网友都吐槽自己有“被办理”的经历。办手机套餐、家庭宽带业务过程中,在业务员的“指引”下稀里糊涂办理了网络小额贷款、预授权冻结等金融业务,而且多半根本不知道办的是这个,直到接到金融公司的债务催收电话或者产生不良征信记录后,才发现自己当初被“套路”了。

有知情人士告诉半月谈记者,很多营业厅的工作人员都有办理金融分期的业绩考核。在压力之下,他们很难切实站在消费者角度去充分、清晰地推介业务,这也是消费者被“分期”“被贷款”“被冻结”的原因所在。

截止发稿,杨女士仍在等待其所签贷款合同的撤销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