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销量刚“及格”,长城汽车净利锐减快讯
【中报解析】河北省内市值最高,A股市值第二的汽车公司,长城汽车2023年半年报遭遇了最近三年首次利润下滑,原因到底如何?
长城汽车(601633)中报显示,上半年实现营收大约700亿元,同比增长近13%,远远高于2022年中期不到1个百分点的营收增速,是最近五年(2019年至2023年)第二高。
按照收入构成,长城汽车主要来自汽车整车销售,半年实现营收大约607亿元,占比大约87%,并实现增长9.2%;其他来自零部件等,营收超过93亿元,同比增长近42%。由于零部件销售拓展海外市场,带动整体营收增长超过10%。
在国内主要老牌汽车公司,且市值超过千亿元中,上汽集团营收增长3.3%,广汽集团增长27%,长安汽车增长大约16%;至于比亚迪,则增长近73%。长城比上汽要出色,和长安在同一增速,明显低于广汽,远远低于比亚迪。这应该和产品结构有关。
先看汽车行业整体表现。2023年1-6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25万辆和132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和9.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79万辆和3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2%和44%,市场占有率达到28%。
长城上半年销量大约51.9万辆,和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但明显低于汽车行业整体水平,在一个增量市场中,增量份额被对手抢走了。其中销量最高的哈弗品牌29.3万辆,增长1.3%,长城皮卡销量10.3万辆,增长8.72%;欧拉下滑最高20%,大约4.7万辆;WEY品牌下滑17%以上,还有1.8万辆左右。
至于新能源汽车,上半年则实现销量大约9.32万台,和去年同期销量6.36万台相比,增长大约47%,和行业基本持平,算是在及格线以上。
看看只要同行,比亚迪的汽车销售全部是新能源汽车,半年卖大约126万辆,同比增长近96%;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各占大约一半左右。广汽总销量116万辆,增长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23.6万辆,增长109%。
长安汽车销量121.6万辆,增长8%;自主品牌新能源销量17.6万辆,增长107%。上汽销量依然是冠军,大约207万辆,同比下滑7.3%;其新能源汽车37.2万辆,不增长反而下滑5.3%。
“得新能源汽车得天下”,长城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只比上汽好,但比亚迪、长安和广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都是翻倍。且销量规模,A股汽车友商也明显高过长城。
盈利质量上看,上半年长城汽车营业成本增加14.72%,高于营收增速;毛利率下滑1.53个百分点,还剩16.85%,这是综合毛利率。长城未公布详细毛利率情况,往年比如2022年来看,汽车毛利率18.77%,零配件为26.5%,劳务为19.2%,可以推测汽车毛利率应该和去年相比是下滑的。
长城汽车表示,业绩波动主要由于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转型,产品结构调整,基于新产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设投入,同时坚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领域研发投入,以及汇率收益减少所致。
期内,长城研发费用增长10.5%,销售费用增长47%,只有管理费用下滑6.4%;更大的变动在于汇兑收益,差额大约25.5亿元。
本期,长城营业利润大约12.3亿元,去年同期为53亿元;加上2亿多元营业外收入,净利润13.6亿元,同比减少大约76%,如果再除去非经常性损益6亿元以上,扣非净利润还剩7.5亿元,减少64%。
五大车企中,比亚迪归母净利润大约110亿元(增长205%)、上汽集团大约71亿元(增长2.5%)、广汽大约30亿元(减少48%),长安76.5亿元,增长31%,但长安比较“奇葩”,非经常性损益高达61亿元,扣非后还有15亿元,下滑51%。
在二级市场上,2021年10月,长城汽车的股价曾涨至68元以上,至9月3日还剩不到27元,腰斩不止;最新市值2262亿元,依旧是河北省内市值最高的A股上市企业,且高于上汽、广汽和长安,但远远低于比亚迪。
在一级半市场上,长城上次定增还在2020年10月,募资60亿元;其在市场累计直接融资大约174亿元,大约和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178亿元大致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