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狐T1上市,烧一赔一,是良心还是过度营销?汽车
网友普遍认为部分新能源车企营销无底线,而极狐汽车近期的操作更引发争议 —— 将本属车企责任的承诺当作营销亮点,这样的品牌是否还值得信赖呢?
此前,极狐因走高端路线、售价偏高导致销量低迷,后通过降价实现销量回暖。为进一步打开市场,极狐进军小型车领域,于 8 月 22 日开启北汽极狐 T1 预售,推出 5 款车型,预售价 6.88-9.38 万元,价格公布后被认为具备热销潜力。
极狐 T1 的核心卖点是极光电池:不仅通过新国标 17 项系统测试与 6 项关键测试,还在中汽研极端场景串行测试中,完成 350mm 水下刮底、500m 颠簸、300kN 极限挤压、150 秒烈火灼烧四大挑战,电池包无起火、爆炸及电解液泄漏,是首批获新国标认证的车型。
然而,发布会上 “买极狐 T1 烧一赔一” 的 PPT 引发热议。现场虽有人称赞品牌 “良心”“自信”,但冷静分析后不难发现问题:
一、责任边界模糊
车辆自燃若属质量问题,车企本就需承担全责,赔偿范围应包括车辆、人身及财产损失。“赔一辆车” 仅是基础责任,将其作为营销点,本质是把应尽义务包装成 “福利”。
二、承诺缺乏诚意
若品牌对产品真有信心,可推出更具保障的承诺(如 “烧一赔三”)。“烧一赔一” 未超出法定责任范畴,以此吹嘘更显诚意不足。
更值得关注的是,极狐曾有自燃事故处理争议。2024 年 7 月 24 日,杭州一辆购入仅 2 个月的极狐阿尔法 S 行驶中自燃,厂家工作人员先拆车标、卸零件的不当操作,已损害品牌信任。尽管官方事后致歉说明,但消费者对其电池安全仍存疑虑。
如今极狐将法定责任当作营销噱头,不仅难获认可,反而会加剧网友吐槽,陷入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的尴尬。车企营销需守住底线,把应尽的责任担当拿来吹嘘,实在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