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观察网

“双降”还是“霜降”?政策加码下的网贷平台合规系数几何?金融

2018年大概是互金行业“最失落”的一年:

这一年,备案一再延期,雷潮奔涌而来,行业溃败,一泻千里;

这一年,监管政策层层加码,风险加速出清,平台去留,皆是纠结;

这一年,惯性投资思维被打乱,投资者教育被动提升,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

数据统计,2018年P2P网贷行业借贷总额为1.62万亿元,同比2017年大幅减少40.3%;截至2018年年末,全行业借贷余额为7311亿元,较2017年末下降39.33%,且连续15个月呈下降趋势。

同时,2018年,我国P2P网贷行业活跃借款人估计在1252万左右,同比下降7.26%;活跃出借人数估计在1114万左右,同比下降10.88%。

如今,苦熬一年,2019年的春天如约而至,平台备案却依旧希望渺茫。1月21日,一纸《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175号文”)笃定基调:合规整改,严格双降,加强披露,防范风险,引导转型。换而言之,备案将再延期。

“175号文”出台,关于行业出路的“丧钟”之说不绝于耳。笔者却从其中提及的“双降”“转型”等词中读出了新义:对于严格合规的平台,发展方向明朗,只是路途更加艰险。

“双降”还是“霜降”?平台崎岖合规路

“175号文”再提“双降”,说明网贷平台的合规出路还很曲折,作为网贷监管的重要手段,该政策串起了3年互金整治的脉络:

2016年4月,银保监会下发的《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在统筹考虑各种突发风险的前提下,制定完备的处置预案,有序化解存量风险,有效控制增量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为“双降”政策正式出台埋下伏笔;

时隔一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国家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领导小组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整治期间辖内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数量及业务规模双降”,“双降”要求首次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中;

各地方监管部门在执行这一政策时,均不谋而合地抓住了要领:不看平台体量,不看合规系数,不看业务逻辑,“降”字为先:

2017年8月,北京、上海、杭州、大连等地的监管部门发出通知,要求网贷平台“以2017年6月30日业务余额为基准,业务余额不得超过此上限。整改期间业务规模不能增长,存量违规业务逐步压降至零,不得再新增违规业务”,“双降”成为各家平台必须遵照执行的监管指令。

2017年12月,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指出,“网贷机构应当持续优化自身业务结构,调控自身业务规模。”坐实地方监管部门对网贷平台提出的“业务规模不能增长”要求;

进入2018年,“双降”全面公开并升级为“三降”。

11月19日,北京市副市长殷勇率先提出要通过整治活动,让发展到一定规模的平台实现存量“三降”:“降余额、降人数、降店面”;

12月6日,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行业专项整治期间有关行为的通知》提出,“待偿余额不得增加”、“出借人人数不得增加,并应有序减少出借人人数”、“线下门店数量必须持续压缩”。

12月21日,杭州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关于积极配合杭州市网络借贷风险处置工作的通知》同样提出,“待偿余额不得新增”、“出借人人数不得新增”、“不得新增分支机构”等要求。

今年1月10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专项整治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做实合规检查,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以合规检查促‘三降’落实、良性退出、合规经营和风险出清。”

1月25日,《关于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的意见》(“175号文“)明确指出:”严格管控存量规模和投资人数,执行双降要求,定期向网安中心数据报送管理系统填报数据。“

从2016年到2019年,“双降“政策从无到有时间跨度长达3年,对网贷平台而言,一再压实的双降政策等同“霜降”,层层加码之下,网贷平台要靠做大规模促进发展早已此路不通。

有悲观者认为:“双降“扼住了平台发展的咽喉,此后余生只能残喘;也有乐观者表示:这或许是备案前夕的终极一战,胜者留下败者出局。只有严格合规,才能在经历了这段烈火淬炼后露出“真金”的本源。

“听话”还是“忤逆”?执行成效见分晓

纵观双降3年的时间脉络,这一政策已经成为影响平台生命、行业未来的关键因素。

网贷之家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2月网贷行业的成交量为954.63亿元,环比下降7.9%,同比下降43.52%,呈继续下降趋势且下降速度较上月有所增加。数据还显示,2月P2P网贷行业的活跃出借人数、活跃借款人数环比分别下降4.2%和3%。

行业规模萎缩趋势明显。具体到平台,结果又是如何?笔者以网贷之家公布的2月网贷行业贷款余额TOP100平台数据的前十家进行参考,结合各平台去年同期公布的贷款余额数据,统计信息如下:

数据显示,上月贷款余额TOP10中,贷款余额环比降幅从大到小依次是红岭创投、微贷网、宜人贷、爱钱进、陆金服、人人贷、宜信惠民、玖富普惠、拍拍贷和恒易融。其中爱钱进、陆金服环比均为-1.66%,恒易融环比上月贷款余额没有变化。

与去年同期相比,恒易融、玖富普惠、人人贷、红岭创投4家平台贷款余额不降反增,分别为89.52%、14.7%、10.44%、0.34%。而陆金服、宜人贷、爱钱进、微贷网4家平台贷款余额同比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8.77%、-7.8%、-5.62%、-1.88%。

成交量方面,同样以该机构公布的2月网贷行业成交量TOP10平台运营数据为例:

如上所示,除红岭创投外,其余9家平台2月成交量环比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小赢网金、微贷网、陆金服环比降幅较大,分别为-31.17%,-30.1%,-27.5%。

与去年同期相比,这10家平台除51人品(18.3%)和拍拍贷(18.02%)呈增长趋势外。红岭创投、你我贷、陆金服、微贷网、小赢网金均降幅明显,同比变化分别为-62.58%、-57.45%、-45.8%、-31.05%、-15.03%。

大平台尚且如此,小平台双降执行情况又是怎样?3月21日,四川网贷平台鸿学金信发出公开消息称,“坚决维护并积极配合监管部门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所施行的系列措施”,平台在坚持继续执行待收只减不增运营方针的基础上,从2019年4月份开始,双降方案进一步升级:平台每月出借人数量下降至少100人;平台每月待收金额至少下降50000元……

结合前述平台的数据对维度,鸿学金信的运营报告显示,今年2月,该平台贷款余额为4235.02万元,当月撮合金额为172.43万元,较上月的4507.42万元和304.89万元,环比变化为-6%和-43.35%;较去年同期的6694.98万元和156.6万元,同比变化为-36.74%和10.1%。

可以看出,为了早日备案,小平台在双降方面的执行情况更是不遗余力,鸿学金信的合规路大概是现存小规模网贷平台的一个缩影。

结合上文提到的今年2月网贷行业活跃出借人数、活跃借款人数环比分别下降4.2%和3%来看,行业双降趋势明显。

“出路”还是“死路”?未来之路在何方?

从降存量、控增量到具体的“待偿余额不得新增”、“出借人人数不得新增”、“不得新增分支机构”等细化政策的出台。3年来,网贷行业龃龉前行。

有分析人士认为,网贷行业的定位就是基于互联网的信息中介服务行业,平台发展的机会就是做大体量,做出规模经济效应。一再重申的双降要求,对留存平台尤其是本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网贷平台发展十分不利。如今,175号文明令执行双降要求,为行业前景蒙上一层更厚重的阴霾。

在贷余额和出借人数不能增长的红线面前,留给网贷平台的出路是已被堵死还是另有蹊径?

以前述平台鸿学金信为例,在其“双降”升级方案中提出:平台将加大对不合格投资人的清理,并根据借款人还款金额确定每月撮合成交额。同时,基于为青年人学习培训的借贷需求进行业务撮合的信息中介定位,鸿学金信将增加其他不涉及资金流的非P2P帮学服务业务,并探索增加助贷业务,把更多青年培训借贷服务的需求导流给持牌放贷机构。

“网贷行业降存量的过程也是风险化解的过程,而防增量的措施则给予了平台精选出借人,提升用户服务的机会。”在鸿学金信创始人蔡世友看来,双降对于网贷平台不断探寻服务用户的精准需求,谋求更适合发展的业务方向上起着一定程度的助推作用。

在175号文中也指明:“积极引导部分机构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等。”也就是说,“堵出路”并非监管初衷,处置风险,加速行业风险出清依旧是当前的监管思路。以转型网络小贷为例,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P2P网贷与网络小贷公司最大的区别是资金来源和放贷杠杆率,P2P网贷资金来源于公众资金,放贷规模没有杠杆率要求,而网络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于股东和金融机构贷款等,存在严格的杠杆率要求,整体上看,前者的风险管理压力更大,且具有一定的风险传染性,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后,风险向公众传染的链条被切断,后续合规整改与处置的压力会大大下降。

同时,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方颂也认为,鼓励正常运营机构转型为网络小贷、助贷机构或为持牌资产管理机构导流,表明监管层希望网贷机构发挥自身优势,专注主业,积极转型,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合理指引”还是“矫枉过正”?业内人士有话说

“强监管时代”是自2015年至今行业从业最直观的感受。这一场旷日持久的“合规整治运动“,在执行过程中也多次被质疑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对此,业内的讨论从未停止。

“‘双降’、‘三降’对网贷行业的冲击是致命的,尤其在经济下行、信用风险上升的环境下,这种打压指令加剧了行业的萎缩与动荡。”行业KOL、自媒体大号”新金融琅琊榜“作者董云峰在文章中直言:“在中国现代金融史上,恐怕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命运如此离奇,并享受到这般的监管’待遇‘“。 

在他看来,双降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行业风险、加快行业出清的作用,为行业的长治久安打下基础,但也存在“一刀切”,让网贷平台失去安生立命的基础,甚至可能加大行业风险,与监管初衷相悖。董云峰提议:当前的运动式监管应尽快回归常态,适当给予严格合规平台自行发展的空间。

“网贷行业整改的目的在于优胜劣汰,而非‘一刀切’地限制行业发展。”今年1月,杭州提出“一个月内网贷行业存量余额整体下降20%”,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杨东对此表示有话说:

“双降政策的落实需讲求方式方法。网贷平台的身份为信息中介,若要求其削减体量,一般只能通过减少发标并等待已发项目到期以实现自然消化,在年标、半年标为主的行业现状下,要求平台于短期内大幅降低在贷余额缺乏实际可操作性。若以行政力量强力推行指标,则平台只能选择大范围向借款人提前抽贷,用自有资金补贴投资人或向监管部门提交虚假数据,这三者任何一个都会对互联网金融行业造成严重伤害,更有可能引发严重的金融次生风险。在网贷行业遭遇严重动荡的现今,‘一刀快降’实非明智之策。”

“受双降限制平台无法扩大业务量,这对出借人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网贷产品的选择面窄了,部分平台可能重回‘抢标时代’,短期看来,有利于提升市场安全性,但网贷的普惠属性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业内某网贷负责人分析,下阶段,网贷平台的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而那些资产优质、严格合规的平台,将逐渐成为稀缺资源。

不可否认,监管政策出台的初衷肯定是保护投资人利益,培育合规、成熟的市场环境,但如何把握其中的“度“依然是摆在各级监管部门面前的难题。蜻蜓点水则政策难以起效,,矫枉过正则有碍行业健康发展。监管政策只有从实际出发,合理引导、合法规范,才能真正防范金融风险,逐步实现精准双降。

毕竟,当前国家鼓励支持发展包括P2P网贷在内的普惠金融的总基调没有改变,小微企业庞大的融资需求没有减少,网贷行业发展市场空间依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