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观察网

中报亮眼+具身智能:科沃斯下一个五年靠什么跑?观点

这两年,科沃斯的市值曲线宛若过山车。

在2024年,科沃斯市值一度回落至200亿元。

而到了今年8月,科沃斯市值已经突破了500亿,仅8个月,涨幅就超过了90%。

伴随着估值的跃迁,基本面也给出了最强音。

8月16日,科沃斯公布了半年报,上半年,科沃斯实现营收86.76亿元,同比上涨了24.37%;实现归母净利润9.79亿元,同比上涨了60.84%。

营收、净利润大幅上涨,科沃斯足以称得上“业绩优等生”。

看到这,难免有投资者疑问,为何科沃斯业绩上半年涨得这么猛?科沃斯未来长期价值到底如何?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分析:技术、战略、供应链。

科沃斯走在技术前沿

“扫地茅”化身“科技茅”

作为清洁领域的巨头,科沃斯能够连续十年占据中国扫地机器人市场规模第一。

如果说这家公司只是浪得虚名,那我是万万不敢相信的。

没有核心科技与实力,科沃斯不可能得到海内外认可。

而技术实力从哪里来?

说白了就俩字:烧钱。

烧得多不一定会掌握核心技术,但不烧一定没有。

科沃斯上半年研发费用为5.08亿元,同比增长了13.80%。

从2018年上市以来,科沃斯研发投入从未降过,连续七年不断追加,平均复合增速为27.4%,处于行业高水平。

科沃斯在研发上的投入终究没白费,高研发投入也正不断转化为技术资产。

财报显示,截止报告期末,科沃斯合计获得授权专利 2,545 项,其中发明专利713 项(包括158 项海外发明专利)。

技术涵盖AI、服务机器人等各领域,尤其在SLAM及运动技术上处于业界领先。

面向下一代竞争,科沃斯在具身智能领域布局上加速落地,随着前期预研深入和布局展开,已提交专利申请 52 项,其中 15 项为发明专利。

专利纵深铸成技术领先,技术领先抬升竞争壁垒,壁垒高度最终转化为产品代际差。

iPhone的出现,让诺基亚一系列产品成为了“老年机”、“过去时”,由此开拓了苹果的商业版图,产生一大批苹果忠实追随者,形成品牌护城河。

巴菲特当年押注苹果,就是认准了技术领先所孕育的产品差异化,而差异化就是护城河。

科沃斯的路径与此相似。

十年来,传统的机器人“以脏拖脏”一直是痛点。

科沃斯根据这个痛点,创新推出独家恒压活水洗地技术,让顽固污渍得以一键清零,用户体验断层式升级。

在未来赛道上,科沃斯借助AI大模型的东风,实现了AI大模型的落地应用。其中添可食万天工,通过联合行业大模型,实现“语音输入偏好——AI生成菜谱——机器自动烹饪”的全链路智能化。

“赛博炒菜”的时代俨然到来。

苏超期间,添可炒菜机器人更是出圈爆火,为广大球迷在赛场外烹饪菜品,获得央视报道。

无论是根据行业痛点创新技术,还是添可的“赛博炒菜机器人”,都是典型的供给创造需求。

当一家企业在技术领先上足够远,就越容易满足消费者需求,即使没有需求,技术代差一旦拉开,需求自然重新被定义,重新被创造,品牌率先占据心智,护城河随之自然成型。

过去,手机行业的苹果、华为是这样做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比亚迪是这样做的,现在,科沃斯也在这样做。

科沃斯战略得当

迎来成长第二春

技术强,产品自然优;产品优,市场自然愿意买单,业绩上自然也有所体现。

这次中报最亮眼的一点,莫过于科沃斯新品类爆发,第二增长曲线再次提速。

财报透露,报告期内新品类海外收入同比增长了120.6%。

这意味着,在主品类稳健增长情况下,包括擦窗和割草机器人、智能烹饪料理机等在内的新品类业务在全球市场也取得飞速发展,进入到规模上量和利润贡献的新阶段。

新品类为啥能成?

离不开前期的战略部署:科沃斯始终践行着双品牌、多品类战略。

技术底盘和供应链一次搭好,科沃斯负责下沉渗透,添可负责高客单创新;同一套研发、渠道、售后网络被两个品牌复用,边际成本下降,试错周期缩短。

因此,从需求验证到规模起量,新品类一出生就站在成熟体系上,自然“一推就爆”。

同时“科沃斯、添可”两大品牌再度爆发,上半年,科沃斯品牌实现销售收入48.05亿元,占全部收入为55.39%,其中科沃斯品牌服务机器人产品全球出货量达到187.6万台,较上年同期增长55.5%;添可销售收入为36.61亿元,占全部收入为42.19%,添可品牌洗地机全球出货达197.4万台,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7.5%。

从事后诸葛亮角度看,早年科沃斯实施双品牌驱动战略属实是一步妙棋。

科沃斯为添可导流高端客户群,添可为科沃斯补足复购频次,拓宽公司服务场景边界。

像添可主要聚焦“家居清洁+美食厨房+健康生活”高端生活电器,弥补科沃斯品牌照顾不到的场景。

比如上文提到的添可食万炒菜机器人,就是科沃斯公司在“烹饪”场景中进一步的拓展与深耕。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炒菜机器人会是一个不错的发展趋势,食万很有可能成为科沃斯未来发展新动能。

一是在B端,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的调查显示,连锁餐饮与外卖平台正在加速布局。

某团企业通过引入炒菜机器人,将出餐时间从8分钟/份压缩至三分钟,单日产能提升300%,炒菜机器人的降本增效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是从C端来讲,双职工成为常态,不像过去,男主外、女主内,未来家庭里有一个炒菜机器人自然合适不过,前提是价格能降下来,而且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不能在家照料,有个炒菜机器人可以帮助家庭省很多心。

食万星厨专攻中式烹饪刚需的炒、烩菜品类,正在不断满足中国人的胃,效率上也已经突破,让餐饮的单店坪效达到极致。

据了解,在食万星厨的帮助下,后厨中一人可协同操作5~8台设备,单份菜品出餐时间仅2分钟左右,在效率提升30%的同时,人力成本直降60%,后厨面积缩减50%。

随着炒菜机器人市场的普及,食万很可能成为下一增长曲线,为科沃斯带来更高的天花板。

从扫地机器人到炒菜机器人,科沃斯势必要做到全场景服务机器人。

而机器人正是大势所趋,2025年可以称得上机器人商业化落地元年。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开始量产,无人驾驶汽车甚至能自己从工厂开到客户面前。

科沃斯已精准卡位时代风口,用一条清晰的商业化路径,把新品类直接送进最具爆发力的赛道。

科沃斯利润倍增公式

强大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

如果说技术与战略是科沃斯业绩增长的“发动机”,那么强大的供应链垂直整合能力就是其“变速箱”。

主要体现在科沃斯将电机、电池、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研发与制造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用技术可控换来产品迭代提速与成本持续下探。

这种供应链优势在特斯拉身上早已经验证过。

特斯拉将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部件全部自研自产,直接砍掉多层供应商溢价,使电池成本从 2013 年的 230 美元/kWh 降至 2024 年的 100 美元/kWh 以下;4680电芯、碳化硅逆变器关键零部件的设计—试制—量产周期也缩短超过 30%。

科沃斯也同理,一是公司注重经营质量,持续聚焦设计端方案优化与采购端供应链升级,打造全链条成本优势。

设计端:科沃斯从源头深挖降本空间,持续优化方案、推广标准模块,并把降本流程、方法与案例固化沉淀;跨部门端到端协同,强化全流程成本管理。

采购端:由“被动执行”转为“前期共创”,通过前置选型、平台化结构实现系统性降本;同时整合科沃斯与添可的优质供应链,构建兼具可持续性与竞争优势的供应体系。

报告期内,科沃斯公司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 2.0 个百分点,其中,科沃斯品牌凭借高端产品矩阵的持续扩容与全价值链降本举措的协同发力,毛利率同比快速提升5.3 个百分点,进一步夯实了利润空间。

二是科沃斯利用供应链垂直整合优势得以提升和优化供应链效率,同时更快速的进行产品迭代和对差异性功能的订制开发。

譬如地宝X11的瞬时超充功能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供应链的高效协同确保了氮化镓充电模块、电池管理系统等关键组件的快速交付和集成,缩短了产品上市周期。

此外,垂直整合让科沃斯能在同一条产线上切换不同容量电芯、不同功率电机或不同传感器组合,满足多品牌、多价位段、多区域市场的差异化需求。

供应链优势已经成为科沃斯企业护城河的一部分,目前科沃斯还在不断挖深这一护城河。

今年7月,科沃斯实施具身智能战略:投资南浔“机器人核心部件及本体制造项目”,该项目成为集团第四大支柱供应链板块,目标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为具身机器人商业化奠基,强化产业链话语权。

众所周知,具身机器人是趋势中的趋势,科沃斯再度加码有关供应链投入,剑指明显。

这也并不是科沃斯第一次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链上做投资。

过去10年,科沃斯围绕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产业链不断撒网,投资了包括已经上市的地平线、即将上市的仙工智能,以及发展迅猛的最大的轻量机械臂公司睿尔曼机器人,TOF芯片企业南京芯视界,领先的视觉质检公司感图科技,领先的灵巧手公司因时科技等。

通过把控制力前移到传感器、控制器乃至人形机器人本体,科沃斯把整条 AI 机器人产业链打通成一个共享的技术与供应链底座;扫地机、洗地机、擦窗机以及未来的人形机器人,都能在同一套“算法—部件—系统”平台上快速复用、同步迭代,形成长期布局与生态协同的闭环优势。

一个企业具备不具备长期价值,既要看行业前景,也要看企业愿不愿意做时间的朋友。

科沃斯长期以来拿利润换壁垒,现金流换时间,不断在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布局上加码,至少能看出科沃斯拥抱未来的决心很大。

写在最后:

如今,科沃斯供应链已呈现典型的飞轮效应:第一轮把家用清洁功能快速做大,第二轮正把同样能力向具身智能迁移。随着具身智能产品落地,其未来前景不难想象。

当下科沃斯业绩创新高,股价却仅及历史高点的三分之一,市盈率 26.88 倍,远低于 A 股机器人行业均值 71.26 倍、中值 469.88 倍,从估值角度看,科沃斯这算被低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