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利:在技术进化中,东软走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前列观点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在这个过程中,智慧城市作为一种全新的城市形态,正在逐渐崭露头角。智慧城市通过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城市各项功能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从而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据IDC预测,我国智慧城市相关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022年至2025年间约为24.49%,2027年市场规模将达到75万亿元。
近日在东软解决方案论坛2023上,东软集团联席总裁徐洪利向TMT观察网表示,东软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先后参与了68个国家部委及直属机构和全国200多个中心城市的智慧应用建设。
徐洪利是东软集团政府信息化业务领域的创始人之一,他在智慧城市领域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探索。徐洪利表示,东软在数字政府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尤其在打造以“中心、平台、生态”协同发展的数字经济新模式中,持续推动数据要素跨部门、跨组织流通,助力政府释放数据价值潜能。通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对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东软在技术层面推动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全栈技术融合,构建了端到端的算力基础设施,加强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并主动融入“生态共同体”,大力推进与运营商、金融机构总部及区域的优势互补与协同合作,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此外,东软还以“惠民、优政、兴业”为目标,通过创新与融合,构建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型智慧城市。
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成果逐步显现。根据官方数据预测到2025年,预计全国将有500个智慧城市。
不同城市的规模和结构差异很大,有些城市是大型城市,拥有复杂的交通网络和基础设施,需要更加智能化的管理和服务;而有些城市是中小型城市,可能更注重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徐洪利指出,每个城市的智慧城市规划项目不太一样,这取决于原来相关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因此,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出符合城市特点的规划方案。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东软集团已签订智慧城市项目75个,分布于全国9个省,32个市县,覆盖人口超过5.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