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累计亏损超千亿,四季度盈利赌局胜算几何?汽车
作者 李大川
蔚来,努力求生。
刚刚公布的2025 年一季报显示,尽管有不少回暖信号,但蔚来依然延续了近年来的亏损态势。
“我们必须要比别人付出多得多的努力,才可能逃出生天——对,我们现在就是要逃出生天。”
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年初内部会议上这句话,如今看来依然适用。
在一季度财报会上,李斌更是直言“今年对公司来说首要任务、最核心的任务,就是要实现第四季度盈利。”
当资本市场耐心逐渐消磨,这场惊心动魄的盈利倒计时,既是对企业底线的生死考验,也折射出中国高端电动车品牌通往持续发展的终极困境。
亏损还在放大
有一说一,蔚来一季报里写满了努力:
蔚来共交付新车 42,094 辆,同比增长 40.1%
汽车销售额为 99.39 亿元,同比增长 18.6%
一季度整车毛利率为 10.2%,同比提升 1 个百分点
单车物料成本同比下降约 8%
但是,努力降本还挡不住费用上的刚性支出:
销售及管理费用同比激增 46.8% 至 44 亿元,主要因乐道品牌渠道扩张及营销活动增加;
研发费用达 31.8 亿元,同比增长 11.1%,反映出 ET9、萤火虫等新车型的技术投入。
两者合计占营收的 62.7%,远超特斯拉(20.5%)和理想(18.6%),显示蔚来在规模效应不足的情况下,费用控制仍需加强。最终反映在财报上,蔚来一季度净亏损达 67.5 亿元,同比扩大 30.2%,环比虽小幅收窄 5.1%,但亏损绝对值仍处于高位。
现金告急
截至 2025 年 3 月底,蔚来现金及等价物为 260 亿元,较 2024 年底的 422 亿元大幅减少。
不仅如此,蔚来短期债务(含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达 280 亿元,而现金储备仅能覆盖 92.9%。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股东权益转为负值,更直白的说法就是“资不抵债”。
尽管蔚来汽车已经在通过融资补充现金流,4月7日,蔚来汽车完成港股配售募资40.3亿港元,相关变化将计入二季度报表,但是一季度实际现金流消耗仍达 162 亿元,按此速度,现有资金仅能支撑约 1.6 个季度。
更沉重的压力是庞大的换电站投入。遍布全国超2400座换电站如同巨大的资本“吞金兽”,每座站点150万元的建设成本加后续运维支出,构成沉重的固定资产负担。当车辆交付量徘徊不前时,日均换电频次无法达到盈亏平衡点,使这些“护城河”成为侵蚀现金流的沼泽地。
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3 月,蔚来换电站日均服务量 3.2 万次,但单站日均订单量仅 32 次,远低于 50 次的盈亏平衡点。2024 年换电业务亏损 31.2 亿元,2025 年计划新增 500 座换电站需投入 15 亿元,若无法提升利用率,换电网络将持续侵蚀现金流。
这一切都拖累了蔚来盈利的步伐。实际上,公司从2014年成立就没盈利过,从2016年到今年一季度末,已经累计亏损1021.59亿,妥妥的“千亿亏损王”。
盈利很简单?
在李斌看来,实现盈利的公式很简单,销量乘以毛利率减掉费用就是盈利。
“只要月销量超过5万辆,毛利率保持在17%至18%,销售管理费用率控制在约10%,研发费用率控制在6%到7%,蔚来汽车就有望达成毛利为正的目标。”
先从费用控制说起,这可能是蔚来最容易完成的任务。
蔚来正在推行 “基本经营单元”(CBU)制度,各部门独立核算 ROI,砍停低效项目(如 NIO Phone 业务收缩),目标 2025 年销售及管理费用率降至 10%、研发费用率降至 6%-7%。
具体措施包括:
渠道整合:蔚来与乐道共享部分销售和服务资源,预计减少 20% 的渠道成本。
供应链优化:线缆接口标准化使单车连接成本从 2000 元降至 1000 元,座椅骨架通用化降本 10%。
研发聚焦:将资源集中于自动驾驶(NWM 世界模型)和高压平台(全域 900V),停止非核心技术投入。
再来算算销量目标。
蔚来计划 2025 年总销量 44 万辆(同比翻番),但一季度仅完成不到1/10。蔚来在财报中对二季度交付指引7.2万至7.5万辆,假使达到7.5万辆,上半年销量就是11.7万辆,四舍五入就算卖到12万辆。
那么剩下32万辆,要在剩下6个月完成,意味着每个月销量至少5万+,实际上李斌也是这么要求的。
月销5万是什么概念呢?今年以来,蔚来销量最高的月份是4月的23900辆,前5个月平均销量是17000+,目前即使稳住月销23000+的态势,要达到月销5万+,意味着销量要翻一倍多。
更不用说如今车企竞争杀红了眼,纷纷以价换量,蔚来既要销量又要维持住高端品牌形象,只能说太难了。
最后来算算毛利率。
神玑 NX9031 芯片单车降本 1 万元,NT3.0 平台零部件通用率提升至 80%,一体化压铸技术降低制造成本 15%,这些都很好,但节流的效果远远比不上开源,关键还是卖车要实现量价齐升。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ET9(售价 80 万元以上)和萤火虫(售价 15 万 - 20 万元)形成价格锚点,拉动蔚来品牌均价回升至 40 万元以上,乐道品牌通过规模化(目标 22 万辆)将毛利率提升至 15%。
既要均价40万+,又要月销5万+,还要毛利率15%+,你觉得蔚来年内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