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观察网

奥克斯:低利润率、高负债与突击分红,代工业务下的专利侵权隐患观点

为了上市,奥克斯已经准备了多年。

而在今年,奥克斯明显加快了速度。

1月,奥克斯首次披露了招股书,近期又更新资料继续向港股发起冲击,显然是志在必得。

从业绩来看,奥克斯属于是空调行业的增长王,绝对有资格进入资本市场。

只不过,奥克斯也有几点短板,值得关注。

首先,奥克斯以低价竞争起家,导致其利润率明显低于同行。而低利润率会直接影响其现金流,使得奥克斯在技术研发方面落后于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24年9月,奥克斯还突击分红37.90亿元,其中实控人郑坚江分得约31亿元,整个家族更是拿走了约36.5亿元。

要知道,此时的奥克斯资产负债率高达84.6%,远高于其他同行。

奥克斯既不大手笔投入研发,又不偿还债务,却优先向郑坚江家族分红,着实耐人寻味。

另外,奥克斯的专利侵权隐忧值得关注。

这与其研发投入的不足有关,更与奥克斯的业务结构密切关联。

近年来,奥克斯的营收增量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尤其是为海外品牌进行的ODM贴牌代工业务。

这种业务构成,确实不依赖于研发投入。

但核心技术的相对欠缺,使得奥克斯频频陷入专利权争议。

如此看来,奥克斯的上市之路,不可避免地面临争议和诟病。

低利润率、高负债背后的研发短板

郑氏家族36.5亿分红

2001年,在创始人郑坚江的亲自指挥下,奥克斯甩出了“降价”这个大杀器,旗下40多款机型全线降价,降幅近30%。

至此,奥克斯便成了家用空调性价比的代表,走上了高速发展之路。

不过,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高性价比造就了奥克斯的高成长,同时也制约了其盈利能力的提高。

从数据来看,2022年-2024年,奥克斯的毛利率分别为21.3%、21.8%和21.0%。其中家用空调毛利率较低,仅分别为20.0%、20.5%和19.2%;中央空调毛利率较高,在27%-31%之间,且连续三年处于提升状态,但中央空调业务规模较小,占总营收比重约为10%。

与同行竞争对手相比,2022年-2023年,格力电器空调业务毛利率分别为32.44%和37.04%,比奥克斯毛利率高出约11-16个百分点。

虽然在2024年,格力电器未单独披露空调业务,但其包括空调在内的消费电器业务毛利率为34.91%,远高于奥克斯相应数据。

再来看海尔智家,2022年-2023年,其空调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8.61%和29.37%,也要明显高于奥克斯。虽然在2024年,受并购后业务变化的影响,其空调业务毛利率下降至23.87%,但仍高于奥克斯。

总体来看,奥克斯以低价竞争起家,导致其利润率明显低于同行。而低利润率会直接影响其现金流,使得奥克斯在技术研发方面落后于人。

数据来看,2022年-2024年奥克斯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98亿元、5.67亿元和7.1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2.0%、2.3%和2.4%,处于持续提升状态。

而在2024年,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99%、3.75%和3.65%。从研发投入金额来看,这三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62.33亿元、107.40亿元和69.04亿元,分别为奥克斯的约22倍、约15倍和约10倍。

虽然有依赖单一空调业务、营收体量较小等因素的影响,但就直观对比来看,奥克斯的研发投入确实远不及同行。

当低利润率影响到现金流,进而影响到奥克斯的质量升级以及技术研发,那么最终,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或将不可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奥克斯的资产负债率居于行业高位,2024年高达84.6%,而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海尔智家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2.33%、59.19%和61.6%,远比奥克斯要低。

我们知道,低利润率且高负债,极可能导致企业的资金链紧张,甚至引发债务违约风险。

有趣的是,就在2024年9月,奥克斯还突击分红37.90亿元,其中实控人郑坚江分得约31亿元,整个家族更是拿走了约36.5亿元。

既不大手笔投入研发,又不偿还债务,IPO前却优先向郑坚江家族分红,奥克斯如此行事,或将迎来监管部门以及市场的疑虑。

业务愈发依赖贴牌代工

核心技术缺失致频陷专利侵权

奥克斯之所以不重视研发投入,与其业务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奥克斯的营收增量主要来自于海外市场,尤其是为海外品牌进行的ODM贴牌代工业务。

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奥克斯国内营收分别为111.42亿元、144.19亿元和150.79亿元,增长速度不断放缓。与此同时,其国外业务营收则分别为83.86亿元、104.12亿元和146.81亿元,保持着较快增长。

这其中,ODM业务营收增长势头迅猛,从2022年的68.81亿元,暴增至2024年119.37亿元。

也就是说,2024年,奥克斯的ODM业务营收占总营收比重已经高达40.1%。

需要注意的是,贴牌生产不需要公司有研发资格,这或许正是奥克斯不加大研发投入的直接原因。

既然用不着,何必花那些冤枉钱呢。

再者说了,有些技术和设备,奥克斯可以直接用钱买。

比如空调产品的核心零部件压缩机,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早已进行业务布局,而奥克斯只是长期依赖于外购。直到2023年11月,奥克斯才与松下宣布合作,建设自己的空调压缩机及研发中心项目。

只不过,有些技术和设备,可以买到,有些却买不到。

早在2013年,格力电器董明珠就曾公开指责奥克斯挖墙角,目的就是为了“偷技术”。

2015年,格力电器首次将奥克斯告上法庭,指控其侵犯3项新型实用专利。最终格力电器胜诉,奥克斯被判赔230万元。

随后在2017年,因8个类别的空调专利被侵犯,格力电器再次起诉奥克斯。这起长达3年的诉讼长跑,最终于2023年尘埃落定,奥克斯被判赔4000万元,创下了当时空调行业专利索赔金额的最高纪录。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格力电器约30次起诉奥克斯侵权,且全部胜诉。

而奥克斯频频陷入专利权争议中,归根结底是因为其核心技术的相对欠缺。

2019年,格力电器曾公开举报称,奥克斯部分型号空调产品与其宣传、标称的能效值差距较大,宁波市监局调查后坐实这一指控,对奥克斯处以10万元行政处罚。

这就与前文构成呼应:奥克斯已经陷入到低价低质的恶性循环中。

IPO在即,奥克斯专利侵权、低价低至且虚假宣传等问题,都将被置于监管和市场面前,不可逃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