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点小贷:249万罚款撕开征信“黑幕” 培训贷陷阱让消费者何去何从?观点
、
在重庆网络问政平台上,有消费者投诉称,在小雨点小贷合作的教育机构报名行政管理班被诱导办理了分期贷款,费用高达5382元。
首发|明见局
作者|张典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重庆市分行一张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将重庆小雨点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雨点小贷”)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具体来看,小雨点小贷因违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询相关管理规定,被处以249.1万元罚款,时任风控中心首席风控官曹某也被牵连,处以14.2万元罚款。
高额罚单暴露管理漏洞
从央行披露的信息来看,小雨点小贷的违法违规事实明确指向信用信息管理环节。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此类违规可能涉及未授权采集、违规提供信息等多种严重行为。博通咨询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蓬博指出,这暴露出小雨点小贷在信用信息管理方面存在重大漏洞,征信异议标注缺失等问题,可能导致用户信用信息纠错无门,严重影响征信数据的准确性与公正性。
小雨点小贷声称此次检查是自2017年接入人行征信以来的首次现场执法检查。然而,如此高额的罚款,很难不让人质疑其长期以来在征信业务操作上的规范性。这背后反映出的是公司内部征信报送流程设计缺陷以及合规审查机制的失灵,未能对征信报送环节形成有效监督,使得违规行为得以滋生。
消费者权益保护如何落实?
除了征信问题,小雨点小贷在消费金融领域,尤其是教育分期场景中的种种争议同样备受关注。尽管C端消费贷在其整体业务余额中占比仅10%左右,但这一领域却成为了消费者投诉量最大的存在。
在重庆网络问政平台上,有消费者投诉称,在小雨点小贷合作的教育机构报名行政管理班被诱导办理了分期贷款,费用高达5382元。报名后不仅未享受到应有的教学服务,连平台都无法登录,而小雨点小贷却天天催款,甚至存在骚扰恐吓行为。
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报名时未明确提醒实为贷款,报名后未完成教学服务但又要求继续还贷,否则将影响征信”,成为了众多消费者的典型遭遇。
小雨点小贷回应称,教育培训贷款产品是行业常规模式,公司在合作商户管理方面有一系列措施,如20%左右的电话回访等。
但从消费者的大量投诉来看,这些措施似乎未能有效落实,公司在金融营销宣传和金融消保领域的合规水平亟待提升。所谓的合作商户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似乎并未起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作用,反而让消费者陷入了贷款陷阱与还款困境之中。
合规突围与信任重建
面对培训贷争议和高额罚单的双重压力,小雨点小贷似乎有意将业务重点向小微企业群体倾斜。其官网如今更多地展示雨商贷相关内容,而对消费贷的宣传则大幅减少。公司称服务小微企业是着力发展的重点,并已与多家数据服务商合作,试图提升在小微企业信贷服务方面的竞争力。
小微企业客群在信用评估体系构建、融资成本优化及贷后风险管理等方面长期存在结构性挑战。在此背景下,小雨点小贷的业务转型进程及市场竞争力培育仍要努力。
从行业实践来看,该机构前期在消费金融领域积累的合规问题已对品牌公信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若无法在业务转型过程中系统建立合规运营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即便战略重心转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仍可能面临信任壁垒。
这种局面的破局关键,在于企业能否以专业化治理能力重塑市场信任体系,通过全流程风控体系升级与合规管理强化,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构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小雨点小贷的股东背景和管理层简历在小额贷款行业堪称豪华。其控股股东为香港李兆基家族,旗下拥有多家上市企业,实力雄厚。管理层成员也大多来自国内外知名金融机构,有着丰富的从业经验。
但从此次事件来看,豪华的背景和履历并未转化为公司良好的运营与合规管理。在征信业务和消费金融业务中出现的问题,表明公司在实际运营中,可能未能将专业知识和资源有效应用于合规建设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在当前金融监管环境持续趋严的背景下,若该机构未能就既有问题进行系统性整改,通过完善内控体系提升合规管理水平,后续业务推进可能面临更多制约。其市场拓展空间不仅可能受监管政策影响,亦需应对行业竞争与品牌信任层面的双重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