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观察网

马上消费陆全:智能对话是大模型应用最易规模化的垂直场景观点

9月5日,作为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计算机产业发展高层思享汇活动在重庆举行。马上消费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陆全应邀出席活动并作题为《大模型在消费金融行业应用的实践与思考》的主题演讲,分享了马上消费在大模型领域的实践及大模型未来发展的洞察。

伴随着“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金融已成为目前大模型渗透率最高的行业之一。陆全指出,大模型落地应用侧重于四个层级,从底层到顶层分别为算力GPU芯片、基础大模型、大模型应用的快速生产、垂直场景大模型系统。

“如果以建筑物做比喻,大模型是一栋大楼,这四个应用层级可以分别比喻成房子、水电、家具、装修,其中底层由云厂商提供最基础的算力。”陆全表示。

那么,马上消费对金融大模型的应用处于什么阶段?据陆全介绍,围绕第一层和第二层,马上消费做了三件事情:首先是推出能快速产生Agent的一站式大模型应用构建平台PowerAgent,其次是选择智能对话这一垂直应用场景进行深耕,最后是搭建了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洞察平台,提供持续反馈能力。

AI 时代,速度就是一切。谁能将先进的算法模型快速、高效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谁就能占据优势。通过集成的AI中台和智能体创建、编排等工具,马上消费PowerAgent平台实现了模型的低成本、快速且规模化地扩展至全场景应用,可让企业更快、更好地用上大模型。

据统计,相较于传统AI应用部署,PowerAgent平台使得端到端响应时间最快可以达到平均2s以内,训练与推理硬件成本下降超过30%,智能体开发全周期提升效率100%以上。

谈及PowerAgent平台在马上消费的落地应用场景,陆全在演讲中提到,智能对话是目前大模型应用最易规模化的高频垂直场景,比较成熟的落地领域包括智能客服、智能营销等在内,带来了显著的提质增效。

以智能营销为例,通过深度挖掘海量用户数据、构建预测模型,PowerAgent平台打造的外呼智能体,重构人机协作模式,能够精准识别潜在客户群体,并为其推送个性化的营销信息,有效解决了潜在客户数量大但人工外呼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数据显示,这种精准营销方式令营销效果提升超过30%。

具体应用落地过程中,如何确保大模型训练数据的质量?对此,陆全给出了他的答案:马上消费搭建了洞察平台,辅助大模型应用构建包含人类决策的反馈闭环。

一方面,通过离线洞察与知识挖掘,批量分析与挖掘既有数据,自动萃取、沉淀为结构化的知识库、流程包与策略,强化模型训练效果。另一方面,依托人机协同实时洞察,实时捕捉、分析并理解每一次交互的上下文、意图、情绪和结果,提供毫秒级的数据支撑。

在陆全看来,持续的数据“喂养”和迭代训练,将帮助大模型自我迭代、进化,进而更好地适应新需求、新场景。

展望未来,大模型规模化应用如何应对AI幻觉挑战、平衡收益与投入成本?陆全认为,这需要遵循“三个准则”:一是“激发天赋大于塑造能力”,不用传统的、确定的编程思维去“硬编码”大模型,而是引导它更好地理解和发挥其内在能力;二是“创造环境设立规矩”,为大模型建立必要的辅助系统和约束,确保其行为在安全、可靠、可控的范围内。

“第三是关注‘长期目标的正收益’,密切关注训练成本、推理token消耗、算力资源等,避免‘粗放式’投入导致项目不可持续。选择适合当前阶段的模型和方案,而并非一味追求最庞大、最昂贵的短期目标。”陆全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