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高管彭永东天价薪酬引争议,王莽篡汉还是刘备托孤?观点
在房地产中介行业,贝壳找房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存在。
自创始人左晖离世后,贝壳的发展态势和内部管理成为大众焦点,尤其是彭永东等高管的薪酬问题,掀起了轩然大波。
2025年4月17日,彭永东宣布一项重大举措,拟将900万股A类贝壳普通股用于公益活动,这一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外界对他的质疑,但有关其薪酬合理性的讨论依旧热烈。
彭永东薪酬暴涨,贝壳增收不增利
据多家媒体报道,贝壳董事长兼CEO彭永东的薪酬变化令人咋舌。
2021年,他的年薪为847.8万元,到了2022年,年薪飙升至4.75亿元,2023年更是高达7.13亿元 ,三年总薪酬已达12亿,总涨幅为84倍。
执行董事单一刚的薪酬也不容小觑,2021年薪酬为685.3万元,2022年增长至3.55亿元,2023年进一步增长至5.29亿元,三年间薪酬涨幅达77倍之多。
虽然2024年薪酬数据暂未完全披露,但据估算,两人仍有望分别获得高额股权激励收入。
在高管薪酬飞速上涨的同时,贝壳的经营数据却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2024年贝壳净营收达到935亿元,实现了20%多的涨幅,可净利润方面却出现了30%的下滑幅度,仅为40.78亿。
经营成本的增加是一方面,经纪人数量在2024年突破50万,增幅达16.9%,人力成本激增。
但高管薪酬的大幅上涨,也成为被质疑的焦点。
同档次公司对比,贝壳高管薪酬突出
与其他同档次公司相比,贝壳高管的薪酬显得格外突出。
在房地产行业下行阶段,降薪成为普遍现象。
尤其是公司利润下滑之时,各个企业的高管都在为公司牺牲自己的收入。
招商蛇口宣布高管降薪50%;万科的郁亮自愿领取月薪税前1万元;碧桂园总裁莫斌,在2021年的年薪一度达到1.92亿元,但2023年后,也变为“月薪税前1万元”。
如此看来,贝壳高管的薪酬水平远远超出了行业平均,在市场环境不佳、同行纷纷降薪的情况下,这种反差尤为明显。
这不禁让人思考,贝壳的高管凭什么拿这么高的薪酬?他们为公司创造的价值是否与薪酬成正比?
对此,市场众多人表示,这不就是没有老板掌控,职业经理人任意妄为的表现吗?
其外,再看电商巨头京东,2023年净收入达到10462亿元 ,净利润108.36亿元。京东CEO刘强东在2023年的薪酬虽然包含了股权等激励,但整体薪酬仍远低于彭永东。
在社交领域,腾讯2023年营收为7458.1亿元,净利润1882.4亿元 。腾讯总裁刘炽平2023年薪酬为4.3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9亿元。
尽管刘炽平薪酬也较高,但腾讯庞大的业务版图和持续增长的业绩为其薪酬提供了一定支撑。
刘炽平都不敢拿那么多。
对比之下,贝壳高管薪酬之高显得格格不入,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外界对彭永东掏空贝壳的怀疑。
“王莽篡汉”还是“刘备托孤”?
将彭永东的行为与历史人物作对比,有人认为他像“王莽篡汉”。
王莽在西汉末年,凭借一系列手段逐渐掌握大权,最终篡汉称帝。
他在前期展现出礼贤下士、克己奉公的形象,获得了不少人的支持,但掌权后的改革却引发了天下大乱。
彭永东在左晖去世后掌握了贝壳的控制权,其薪酬的大幅增长也被部分人认为是在利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就如同王莽篡汉被视为对正统权力的篡夺一样,彭永东也被质疑在贝壳内部权力结构变动中,过度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公司整体利益和股东权益。
然而,也有人觉得彭永东更像是“刘备托孤”中的诸葛亮。
刘备在临终前将蜀汉大业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为了实现刘备的遗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左晖去世后,将贝壳的重任交给彭永东,彭永东或许也背负着完成左晖未竟事业的使命。他积极推动贝壳的业务发展,如贝壳在房产中介市场的份额持续巩固,业务范围不断拓展,涉足家装等领域。
此次捐赠900万股股票助力租房帮扶与健康保障,也显示出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这与诸葛亮为蜀汉尽心尽力,心怀天下的形象有相似之处。
贝壳的未来发展充满挑战与机遇。
房地产市场的波动仍在持续,贝壳如何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彭永东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业务拓展角度看,贝壳需要进一步优化“一体三翼”战略,在稳固房产交易中介业务的基础上,加快家装、租赁等业务的发展,形成协同效应。
同时,还需应对来自竞争对手的挑战,无论是新兴的互联网房产平台,还是传统中介机构的转型升级,都给贝壳带来了压力。
彭永东若能带领贝壳在困境中突围,实现业绩的稳步增长和业务的多元化发展,或许能为他高额薪酬的合理性提供有力支撑 。
彭永东及贝壳高管薪酬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公司内部的薪酬分配问题,它反映出企业在传承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矛盾和挑战,也关乎房地产中介行业的未来走向。
是成为被诟病的“权力与财富私占”的典型,还是书写“不负所托,成就大业”的佳话,彭永东和贝壳的未来充满悬念,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