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梗”变侵权实锤!海信Vidda诋毁小米被判公开道歉赔55万观点
近日,海信旗下智能电视及投影品牌Vidda通过官方微博发布声明,就2021年发布的争议性营销文案公开致歉,并表示将严格履行法院判决以消除对小米公司造成的负面影响。
事件源于2021年11月1日Vidda官方微博发布的一组海报,文案中多次使用“米【mei】有屌丝”“米【mei】有耍猴”“米【mei】有暴利”等表述,尽管“米”字被刻意标注为拼音“【mei】”,但结合上下文与行业背景,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于2024年3月一审认定这些表述构成对小米公司的商业诋毁,判决Vidda品牌运营方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官方微博置顶声明七日,并赔偿小米经济损失及合理开支共计55万元。
法院判决书指出,涉案文案通过谐音“米”暗指小米,结合“屌丝”“耍猴”等贬义词汇,主观恶意明显,且发布时间与小米新品推广期重合,存在借势营销意图。文案发布后引发广泛传播,对小米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造成实际损害,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不得编造、传播虚假或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规定。
Vidda在最新声明中承认2021年海报文案存在争议,表示“涉案表述易让公众认为‘米’系指向小米公司,损害其声誉,构成商业诋毁”,并对此深表歉意。声明同时强调,过去三年品牌将主要精力投入产品研发,致力于提供更高“质价比”的产品,并透露将于2025年5月推出超级新品,试图通过产品实力传递诚意。
小米公司公关部总经理王化曾在判决后公开表示,此类“碰瓷式营销”手段虽可能博取短期关注,但最终将损害品牌自身形象。他呼吁行业培育公平竞争文化,避免通过贬低对手获取流量。
业内人士分析,Vidda争议营销的背后,折射出传统家电厂商在互联网时代转型中的焦虑——面对小米等互联网品牌以高性价比抢占市场的压力,部分企业试图通过“另类营销”突围,但此类行为可能适得其反,导致消费者对品牌价值观产生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