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沛执掌留旧弊,杨大勇接任无新招:长安启源困在Lumin里汽车

撰文 / 薛飞
出品 / 五星评车
2025年9月的销量报表上,长安启源首次突破月销4万辆大关,以41205辆的成绩、79%的同比增幅创下新高。
但这份亮眼数据撕开的,是更刺眼的结构性裂痕:微型纯电车Lumin以23188辆的销量贡献了超56%的份额,而被寄予厚望的中型SUV启源Q07虽达10192辆,却不足Lumin的一半,启源A07(5184辆)、Q05经典(1895辆)等车型更是形成明显销量断层,2024年10月上市的高端车型启源E07当月仅售出23辆,占品牌总销量的比例仅0.13%,表现近乎“哑火” 。
回溯品牌发展轨迹,叶沛主导启源初期的多品类布局留下产品同质化、高端突破乏力的问题,启源E07的市场遇冷便是彼时高端化尝试受挫的直接体现;而今,回归负责营销的杨大勇在成都车展抛出“对标理想、问界”的豪言,可9月的销量数据却暴露了现实——那些振奋人心的规划尚未转化为破解困局的实际动作,长安启源仍被Lumin的“低价枷锁”牢牢困住。
01
叶沛的“扩张遗产”:多品布局埋隐患 E07高端试水折戟
启源品牌发展初期,叶沛主导推动了多品类、宽价格带的产品布局,通过推出多款车型快速搭建起品牌的产品矩阵。
他曾表示,启源要实施“AB+2”领先策略,通过架构重构与技术升级提供“价值越级”产品,核心思路是依托多品类布局增强市场覆盖力,其中便包含以高端车型冲击市场的明确尝试,启源E07正是这一思路下的关键落子。
在这一思路推动下,启源在短时间内推出六七款车型,覆盖8万至30万元价格区间,涵盖轿车、SUV等多个品类。
但快速扩张中,产品差异化不足与高端定位脱节的问题逐渐凸显:启源Q07与长安深蓝S07轴距仅差5毫米,核心配置如磷酸铁锂电池、多连杆悬架高度雷同,形成内部资源消耗。

而作为高端旗舰打造的启源E07,虽于2024年10月21日正式上市,以19.99万元-31.99万元的售价区间切入中高端市场,宣称是基于SDA架构打造的“全球首款量产可变新汽车”,具备SUV与皮卡形态切换、空气悬架+CDC系统等亮点配置,却因产品定位模糊、核心竞争力不足遭遇市场冷遇。
从市场反馈看,启源E07自上市后销量便持续低迷,2025年2月终端销量仅7辆,到9月也仅售出23辆,在中大型SUV品类中月销量排名跌至第61位,与同期Lumin 23188辆的销量形成天壤之别 。
尽管其空间设计、动力性能获得部分用户认可,但车机系统存在bug、高端配置仅高配搭载、车身灵活性欠佳等问题饱受诟病,且“形态切换”等核心卖点更偏向噱头,缺乏家庭用户等主流群体所需的实用场景支撑,被消费者吐槽“噱头大于实际”。
技术层面,该车型未形成专属核心技术标签,核心功能依赖外部供应商,最终未能打破消费者对启源“低端化”的认知,成为叶沛时期高端化尝试失败的典型案例。
最终,品牌销量逐渐向低价微型车Lumin倾斜,“低端依赖”的产品结构逐渐成型,成为后续发展的突出难题。
02
杨大勇的“豪言与现实”:规划亮眼却无落地 旧疾未除新品待考
2025年成都车展媒体日,作为汽车营销领域的资深老将,杨大勇面对媒体畅谈品牌规划时信心满怀,言语间尽是破局雄心。
谈及启源的产品实力,他难掩自豪:“长安启源的制造工艺和驾乘体验,完全能够与理想、问界等高端品牌一较高下。”

他特意以启源A06为例:“这是我坐过的最舒适的中级电动车,为了它,我动用了长安福特的所有技术力量调整涂装线,漆面质量达到特斯拉等一线品牌水平,竞争力甚至超过热销的启源Q07。”
更宏大的销量目标随之抛出:到2026年,引力与启源双品牌要实现120万辆销量,其中启源国内销量50万辆;2027年更是要冲击200万辆的全球目标。
为达成目标,他明确提出“大单品战略”,直言“年销20万辆以上的车型才算大单品种”,并透露未来两年启源至少有2款车型有望达成这一标准。但9月的销量数据,却给这些豪言泼了冷水。杨大勇接任以来,既未针对产品差异化不足的问题推动改款优化,也未整合冗余产品线,启源Q07与深蓝S07的内部竞争仍在持续。
对于上市近一年、9月仅售23辆的启源E07,他未采取停产调整、配置升级或市场策略优化等补救措施,任由其在30万级市场被理想L7、问界M7等竞品压制,即便2025年8月推出焕新版本、调整售价至21.99-27.99万元并新增配置,也未能扭转销量颓势 。

而对于Lumin面临的五菱宏光MINIEV、吉利熊猫等竞品挤压,也未出台有效应对策略,只能任由其维持“销量独苗”的尴尬地位。
他口中“竞争力更强”的启源A06虽已开启预售,但尚未能反映在9月销量中,且其能否规避启源E07的定位模糊、功能实用性不足等问题仍未可知,现有主力车型的结构失衡丝毫未改——Lumin占比超56%的格局,与他上任时并无二致。
03
困局难破:旧弊未除,新挑战又至 高端之路再遇阻
叶沛时期多品布局遗留的同质化问题、启源E07高端化失利的教训,遇上杨大勇规划落地的滞后,让长安启源在9月的销量新高背后,面临着更严峻的生存挑战。
品控信任危机的发酵首当其冲。车质网投诉数据显示,2025年三季度,长安启源投诉量呈爆发式增长,核心问题集中在虚假宣传、配置缩水与品控缺陷,启源Q07成为投诉重灾区。
有车主投诉,刚提车便遇改款车型上市,新增激光雷达与高阶智驾功能仅比老款顶配高5000元,老车主未获补偿;另有多名车主反馈,厂家宣称的“CDC智能魔毯悬架”实际体验与宣传差距显著。
这种“宣传与实际不符”的问题,与启源E07当初“功能噱头大于实用”的症结如出一辙,甚至出现车主反馈其无感泊车功能引发撞车事故的情况,进一步透支了消费者对启源高端产品的信任。
竞品的降维打击更让启源的性价比优势荡然无存。方程豹钛3以13.98万元起售,标配501公里纯电续航与高阶智驾;而启源Q07入门版售价12.98万元,不仅无智驾功能,选装核心配置后价格飙升至15万元以上,竞争力差距悬殊。
高端市场上,理想L7、问界M7等车型凭借清晰的家庭定位与稳定的产品力占据主流,启源E07 2025年累计销量仅784辆的惨淡表现,已让品牌错失高端市场窗口期,杨大勇若不能快速拿出差异化的高端产品,后续高端化尝试恐将重蹈覆辙 。
更值得警惕的是,杨大勇寄予厚望的“大单品战略”尚未找到支点。
9月销量最高的启源Q07仅10192辆,距离“年销20万辆”的大单品标准相去甚远;Lumin虽达23188辆,却因定位低端难以支撑品牌向上;而启源E07的持续低迷,更让高端大单品的出现变得遥遥无期。
若后续新品仍无法突破,2026年50万辆的销量目标或将面临巨大压力。
41205辆的月销新高,本该是长安启源转型的里程碑,最终却成了暴露问题的放大镜。
叶沛主导的多品布局虽快速搭建了产品矩阵,却遗留了同质化、低端依赖的隐患,更以启源E07上市近一年仍月销仅23辆的惨淡成绩,印证了高端化路径的盲目。
杨大勇的“高端化规划”目前仍停留在口号阶段,既未根治旧疾,也未对失意的高端车型作出有效补救,新旧问题交织下,品牌只能困在Lumin的方寸之间。

杨大勇虽然曾高调表态启源的一些配置以及品质不输高端品牌,但市场认的从来不是豪言,而是产品实力与落地动作。
若想名副其实,他必须尽快拿出真招:既要整合产品线聚焦核心单品,也要吸取启源E07的教训,以清晰定位和硬核技术重启高端化,更要通过品控优化重塑品牌信任。
否则,长安启源或许能靠着Lumin维持一时的销量好看,却终将在新能源市场的存量竞争中,错失真正的破局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