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不增利, 极氪上市危机重重快讯
极氪汽车于近日确定赴美上市,拟发行不超过9.26亿股普通股,并以不低于130亿美元的估值,拟筹集10亿美元。
若按10亿美元规模在2023年成功IPO,极氪预计将成为自滴滴以来,在美上市规模最大的中国公司。
极氪由吉利集团孵化,两年多时间内累计销量新能源汽车达到10万台以上。
在不久前吉利的业绩发布会中,极氪不断扩大的亏损撕裂着吉利的营收能力,面对资金的压力亟需上市输血,也为其成功上市埋下了隐忧。
面对销量的增长和盈利能力的下滑,极氪上市背后还隐藏哪些困境?如何破局?内忧增收不增利 外患竞争的加入
8月21日,吉利汽车在2023年上半年财报中披露,2023年上半年,极氪营收212.82亿元,较上2022年同期同比增长141.08%。
数据来源:极氪
营收的增长并没有止住亏损的态势,极氪今年上半年净亏损8.09亿元,较上年同期7.59亿元的亏损幅度扩大6.5%。
从极氪母公司吉利的上半年财报来看,今年上半年吉利汽车的销售成本为626.4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支出了近130亿元,增幅达26.02%,其中分销及销售费用支出为47.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31%。
分销及销售费用的大幅增长,吉利汽车给出解释称,主要是受极氪直营渠道建设和运营的影响。而行政费用增长则主要归因于大力发展投资新能源业务所致。
截至2023年6月,自极氪2021年10月发布首款产品其20个月内,极氪直营门店已达306家,覆盖全国75个城市,而交付服务则遍布全国330多座城市。同时,全国120多个城市中,有近750个极氪能源充电站。
极氪直营门店的快速扩张,离不开吉利的资金输血,一旦独立上市,门店的快速扩张将会给极氪资金上很大压力。
极氪001搭载的SEA浩瀚架构由吉利投资180亿元研发,其中费用计入到吉利的研发费用上;吉利在通用架构上的研发可应用到旗下的品牌,而针对极氪后续智能化的发展则需要依靠自身的投入。
极氪单独上市后,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并入到自身的财务报表中,会进一步压低极氪的利润能力。
数据来源:极氪
极氪001产品作为目前极氪汽车销量的中坚力量,自2023年以来,销量受市场环境影响经历小幅度的波动,近四个月维持在6000量左右,作为两年前的车型在当下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出现增长颓势。
8月11日,极氪汽车宣布,对极氪001推出价格权益政策,降价幅度为3万-3.7万元,而与极氪在7月宣布的权益:20万两年免息政策和不同版本免费升级选配服务,不能同时享有。
此次极氪001的降价,并未通过压缩利润空间的方式降低价格,与此前蔚来降价的策略大致相同,目的则是拉低购车的门槛,通过扩大价格区间,进入更多消费的视野,以此来占领市场份额。
极氪001以猎装车的独特定位打开了市场,近两年在细分定位上还未有竞争对手加入,而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有车企选择切入猎装车赛道来参与到极氪001近乎独享的市场竞争中。
7月3日,号称“全球首款智能豪华猎跑SUV”的腾势N7正式上市,30.18万元的起售价更是直接与30万元的极氪001高度重合,将打破极氪001在国内猎装车市场寡头的地位。
极氪001最吸引用户的卖点是所搭载的空气悬架带来的操作驾驶感,腾势N7相比搭载了比亚迪的云辇底盘系统,从整个功能及产品定位来看,腾势N7的目标直指极氪001的市场,外部市场的竞争使得极氪调整了001的定价策略,其市场份额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2023年2月交付的MPV极氪009主打50W以上的小众市场,难以担当走量的重任。
作为纯电MPV的极氪009虽然价位处在50万档以上,但最直接的比较对手仍是处在30-50万档的新能源MPV腾势D9,其在7月的销量超过10000量,其中纯电车型销量只有混动版本的不到十分之一。
当下市场对于计划购买MPV的用户来说,长续航远途能力是优先考虑的因素,而目前纯电MPV在补能和续航上离理想的使用上还存在差距。
极氪009的销量在上市初期的增长受细分市场的上限影响,其销量的天花板维持在1000-2000台,很难成为极氪销量快速增长的选择,但在50W细分市场上,极氪009的销量稳居前列,其产品力可支撑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作为主流市场的SUV型号,极氪也是发布了极氪X,定位于紧凑豪华车,主攻20万以下的档位,主动出击攻入大众市场,也是当下新能源汽车最激烈的竞争市场,肩负了紧凑、豪华低价、冲销量的三重任务。
当前,20万元级别的市场正好处在高端品牌没有覆盖、中低端品牌没有高性能爆品的阶段。20万元水平的纯电动汽车中比亚迪、广汽埃安等品牌,长期专注功能实用的大众市场,而在年轻新潮感、科技豪华感等方面比较匮乏。
市场的空白,是极氪实现产品走量的机会,而从30万级别以上直接跨越至20万级别以下的选择,其用户存在差异化,对极氪的品牌认知容易出现分化。
在此级别的竞争,有紧凑型的Smart,还有元PLUS、大众 ID.3、上汽大众ID.4 X、一汽-大众 ID.4 CROZZ等一众车型;级别上探,甚至还有20~30元的中大型轿车。
这个阶段的产品车型定位的权重相较高端车有所下降,会综合考量多种因素,而极氪X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会在综合评判中落下风。
追赶智能化的短板,用户共创的营销
极氪001产品以独特的定位和动力操控为卖点打开了市场,而在新能源车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下,极氪的智能驾驶能力一直被人诟病。
极氪001的购车因素
图片来源:电动汽车用户联盟
从电动汽车用户联盟发布的极氪001的购车原因中,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排在倒数三位中,其合计占比不足10%,本身的产品与智能化的联系非常薄弱,不仅无法作为产品的卖点,反而影响了其口碑。
极氪001满意度得分最低的后三项
图片来源:电动汽车用户联盟
根据电动汽车用户联盟发布的极氪001满意度后三项中,针对其智能驾驶的高需求功能未实现,同时在稳定性和智能程度上的评价非常低,对于极氪在智能化的口碑建立中处于劣势。
自极氪001上市起,就饱受智能化诟病,包括车机卡顿、系统升级失败、车载互联故障等问题,期间通过多次OTA升级,但问题仍未解决。
2022年7月11日,极氪进化日上,极氪CEO安聪慧发布了极氪大规模软硬件升级,耗资3亿元,其中包括高通8155芯片在内的软硬件升级全部免费。
图片来源:黑猫投诉
时至2023年7月1日仍有车主针对极氪001的车机问题进行投诉,而针对智能化不足的问题极氪也是做了多方尝试,从其融资阶段引进产业方能窥见。
数据来源:睿兽分析
目前极氪正在通过“合作+自研”两条腿走路,选择与行业成熟的供应商合作以治标,然后再逐步全栈自研的治本路径。
目前极氪使用的智能驾驶芯片,均来自英特尔旗下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
与芯片公司绑定的关系优势则是:在汽车行业普遍面临芯片短缺时,极氪因为坐拥产业链资源,保证了芯片的供给。
而长期依赖Mobileye也导致极氪的智能驾驶要落后于市场速度,当车企提出需求时,Mobileye尽管响应了需求,但其过程仍需要一定时间,延误了及时反馈市场需求的时机。
极氪表示近几年的产品将继续使用合作的方案,但在更长期的未来,会更偏向于自研。合作方案并不会就此被抛弃,而是根据不同车型的调性,分别搭载自研或者是合作的方案。
面对造车新势力以智能驾驶某一点作为突破而长期研发相比,极氪作为传统转型的车企采取合作的方式满足当下的需求,通过自研布局未来长远的需求,是符合最实际的结局方案,智能化的问题会随智能化上限研发速度的放缓,而逐步缩短与行业主流方案的差距。
极氪免费升级芯片耗费3亿元一事作为宣传手段,提高了用户对极氪的品牌认知度,从其Pre-A轮中引进了哔哩哔哩资方,在营销及用户运营商极氪也是早有布局。
极氪的B站账号上也发过一些符合B站调性的视频,获得了百万级的播放量,但是后续视频的风格越来越像品牌说明书,无形之中拉开了和用户的距离。
极氪自诞生起坚持以“用户共创”,在新款2023极氪001预购中遭遇与已订购2022款用户面临被刺的危机,3月9日,极氪针对付定金的用户宣布了有条件的退定方案,支持退订、转为2023款和坚持2022款。
极氪的用户思维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而在于用户在共创的边界定位是需要明晰的,用户的需求和产品的定位存在差异,“车机”的问题抬高了极氪听取用户反馈的能级,而应在自身产品的逻辑下,再给予用户符合产品需求的功能。
前有出海欧洲,后有百万超跑
为市场描绘出极氪的新故事
极氪在产品智能化升级和营销推动之外,也发布了超跑为其造势,同时开拓海外市场为其营收带来新的增长点。
8月10日,极氪官宣了一款名为“ZEEKR 001 FR”的全新产品,定位为超跑,价格将突破百万元,将在9月1日的极氪进化日上亮相,也意味着极氪将开始踏入之前从未涉及过的百万级别市场。
极氪表示明年会推出两款全新 SUV,相比于极氪 001 猎装轿跑、极氪 009 纯电豪华 MPV、极氪 X 这种小众细分市场的产品,接下来全新产品将会是覆盖主流细分市场的车型。
在百万超跑的市场上不止极氪想要涉猎,早先的广汽埃安昊铂发布了超跑Hyper SSR,比亚迪同样发布了新能源越野车U8和纯电动超跑U9两款百万级新能源汽车,两家百万级车型都搭载了自家最新的技术,代表了其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能力。
百万豪车领域在当下的市场格局下更多是作为长期部署,远未与国外品牌形成竞争的格局,更多的象征着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实力,拉高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的价值,促进旗下主力车型的销售。
极氪在产品升级方面布局的同时,在市场开拓上将目标瞄准了欧洲市场,预售的两款车极氪001起售价为59490欧元(约合人民币47.2万元),国内其售价30万元;极氪X起售价为44990欧元(约合人民币35.7万元),国内其售价18.98万元。同时还将提供极氪金融、极氪能源、极氪售后、极氪车联网等一站式服务。
长远布局上,极氪首批线下直营门店将于今年年底前落地瑞典斯德哥尔摩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并计划在2026年进入大部分西欧地区。
整个吉利集团已经在欧洲有了沃尔沃的业务,也开展了领克的业务,领克是吉利和沃尔沃合资的品牌,已经在欧洲6国开设了11个线下体验店,2021年领克是中国品牌 25 万以上车型出口第一,
领克在欧洲摸索出了市场内部的流程体系,为极氪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吉利旗下如沃尔沃、Smart等品牌在欧洲的资源可以相互共享。
极氪最初的设计、产品开发就是欧洲团队,进入欧洲是从一开始就埋下的伏笔,极氪在欧洲配有工程研发团队,能够为极氪的欧洲车型进行本土化验证。
极氪发布超跑的意味更多是为市场展现其技术实力,而海外市场的开拓则是彰显其未来营收的空间,作为在新能源汽车激烈竞争的当下,极氪需要向市场体现出更多具有未来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