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观察网

近两百家机构调研!数字政通能否乘数字经济建设之风而飞?金融

2月28日、3月1日两天时间内,数字政通的两场调研会议,合计接待187家机构进行调研,这两天对于数字政通的董秘来说,可谓有些忙。

事实上,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数字政通在上周已累计上涨超25%,可见资本市场也开始关注到了这家主营数字政务的公司。那么,公司的未来经营,能否也随着数字政府的建设,而迎来爆发机会呢?

公司业务迎来政策风口

解答这个问题以前,首先要了解数字政通的业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从公司的半年报主营构成的分析来看,公司的全部收入均来源于智慧城市管理领域,其中以运营服务类业务、系统软件类业务为主。系统集成类业务营收占比较小,毛利也较低,并非主要的细分业务。

公司的主营收入100%来自智慧城市管理领域,可谓“纯粹”的数字政务概念股。不过,运营服务类业务、系统软件类业务等概念似乎还有些模糊,这里,不妨从已落地项目入手,详细了解数字政通的业务构成。

以唐山为例,数字政通在与唐山政府进行合作后,要进行的便是数字政府体系的建设。这里对应的便是系统软件类业务:建设城市的政务服务系统,具体来看,需要建立社会治理基础数据池、绘制全域地图关联基础数据,以学校、医院、企业、大型商超等相对独立的单位为单元,划分专属网格、并研发网格员使用的APP等,业务范围十分广泛。

图片来源:数字政通官微

类似唐山市的数字政务建设,仅在2022年上半年,数字政通便承建了海南、黑龙江、重庆等多个省(直辖市)级城市运行管理项目,以及了济宁、西安、大庆、白银、商丘、安庆等数十个市县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业务范围可谓遍布大江南北。其中特别是在城市一网统管(网格化管理)方面,数字政通更是凭借自身的先行优势,承建了全国上千个网格化平台,这一业务的优势,也增加了公司一体化业务的吸引力。

搭建好数字政务的架构后,数字政通的业务并没有停步于此,此后的数字政务运营服务,仍然需要公司的参与:在建设完成后,上述的省级或城市服务管理平台,仍需要公司进行长时间的运行和维护,这便构成了公司的运营服务类业务,相对于软件建设的一次性收入,这一业务则更为长效。

例如,数字政通的大数据综合运营服务,就是从大数据和自身经验的角度,向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性服务业务提供技术指导,从而实现高效政务、数字政务。在全国网格化城市大数据综合运营服务这一细分市场,公司占有率也长时间保持行业第一,

而占比较小的系统集成类业务,推测可能以软硬件代购业务为主,依据是:公司2012年年报与2011年相比,对公司的主营产品名称进行了调整,而此前该项业务的毛利率、占比均较低。这与目前系统集成类业务的情况类似。

如果系统集成类业务主要为原来的软硬件代购业务,那么顾名思义,这部分业务主要为数字政通外购政府所需的软件的部分,这部分业务附加值不高,且并非公司经营的主要场景。

这样来看,《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加快制度规则创新,完善与数字政务建设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并将数字中国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对有关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评价的参考,数字政通的业务,迎来了政策的风口。

数字政府建设不是“一锤子买卖”

看到这里,有的投资者可能会担心,数字政通对于各地政府的数字化建设,是一锤子买卖,在数字化政务体系建成后,各地政府对公司的依赖度会大大减弱,而各地政府的数字化建设完成后,新建业务减少,公司的业绩长期并没有太多的保障。

这个想法不无道理,长久来看,随着各地政府的数字化建设进度不断提高,数字政通从0到1新建业务市场空间确实会逐渐收缩,然而,正如刚才介绍的那样,除了建设数字政府外,运营服务业务也是数字政通的重要业务之一。

尽管近三年运营服务业务受制于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人员流动、项目建设减少等原因,公司的运营服务类业务增长并不明显,但新冠疫情暴发前五年,数字政通的运营服务业务收入就从2014年的9534万暴增到2019年的6.5亿,在成为公司营收贡献最多业务的同时,单项业务营收的五年CAGR(年化复合增长率)达46.8%。可谓强劲。

此外,数字政务的建设,也并非从0到1就完成的,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政府部门所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会越来越大,已有的系统在无法适应更高级的需求时,就还会有从1到2,甚至从1到10的升级、扩大建设的需求。

那么,这个升级建设的需求,会由数字政通来完成吗?答案大概率是的。因为不同地方的数字政府系统,在整体的框架、布局的细节上都有差别,如果某地之前采用的是由数字政通建设的数字政府系统,那么在升级改造的时候,如果选择了其他单位进行建设,就会产生巨大的改造成本,甚至出现升级后与原系统不匹配的问题,非常麻烦。因此目前占据数字政务市场头把交椅的数字政通,未来在数字政务升级业务上的市场空间,同样十分广阔。

整体上看,无论是运营服务,还是升级建设,一旦由数字政通参与建设,就会产生较强的用户黏性,后续数字化政务的浪潮,公司都有望凭借目前的市场份额优势持续占领先机,而至于一锤子买卖的担心,与未来持续性强且巨大的市场相比,似乎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翻一倍甚至更多? 机构已踏破门槛

“千万毛利的较大规模项目会再翻一倍甚至更多”这是数字政通在2月28日接待机构投资者时,董秘介绍公司业务时的原话。

图片来源:数字政通投资者活动记录表

要知道,董秘对于公司的经营情况是比较了解的,在去年已经实现翻倍增长的情况下,仍然有信心继续翻倍增长甚至更多,不仅表明公司大单的爆发有一定的确定性,也让公司今年的增长,得到了内部人员的佐证。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后,前后近200家机构来到数字政通调研,可谓“踏破门槛”。在接待机构投资者时,除了较大规模项目翻一倍甚至更多的表述,还有很多亮点。

在接受调研时,董秘表示,数字政通作为数据产品的供应商和增值商,可以实现数据要素的价值化和市场化,促进政府数据资产的评估认证,乃至交易等环节的创新与发展。公司希望在数据要素的价值化和市场化这些方面能够率先走出一条路,并形成数字政通新的业务增长点。

事实上,目前数字政通也正在酝酿成立包括业内的专家学者、第三方服务机构在内的数据治理研究院。这表明,在数字政务之外,公司有望凭借数字政务大数据服务领域的经验,更好地服务政府将数据变成资产,甚至协助政府参与数字交易所、数字银行等业务的建设,从而开启新业务体系。

在调研过程中,数字政通还提到,公司目前基于目前公司对无人驾驶技术的研究成果、试点应用的实践以及对北斗应用的研究。目前,基于自主产权的无人驾驶网格车已在合肥、温州、青岛、天津等多个城市试点开展了常态化运营,无人驾驶目前的市场规模还很小,而城市政务用无人驾驶网格车在未来有望实现清扫、巡逻等多重功能,非常实用,随着公司技术的日渐成熟和成本的不断下降,一旦放量,成长空间巨大。

不仅是数字政务,未来还有望涉及数据确权和无人驾驶业务的数字政通,此前却几乎未得到机构的关注,从2022中报数据来看,持股最多的基金市值也仅仅700万元,从持仓的基金种类来看,也是指数或者行业主题基金被动持股的情况较多。机构关注度可谓低迷。

不过,就在数字政通迎来多家机构调研后,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3月1日龙虎榜显示,三家机构就流入了超7000万元,而卖出榜单仅有一家机构左手倒右手。而数千万元的额度,表明部分机构资金可能在调研后,开始关注并买入了公司股票。

有意思的是,在接待投资者的时候,董秘还说了这样一段话:“对于数字政通来讲,我们作为一个已经上市十几年的公司,今年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业绩继续实实在在地实现高速增长。作为计算机行业公司,我们希望能够成为投资者可以按照价值投资体系进行估值的,值得长期持有的标的。”

在疫情背景下,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1.7亿扣非净利,市值不到120亿,滚动市盈率43倍的数字政通,相较于大多数同行都要好一些,董秘说出这番话,也是有底气的。

“自己都没有自信的公司,很难在数字化时代展翅高飞”。而不论公司自身,还是机构投资者似乎都有些信心的数字政通,能否在数字化时代展翅高飞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