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观察网

领克渴求的“破圈力”,周钘能给吗汽车

技术底蕴需要新叙事,营销红人需要硬支撑

三年辗转五菱、小米、上汽乘用车之间,多次职务变动的周钘又有了新去向。

6月20日,周钘正式加入领克汽车销售公司,任常务副总经理。

此刻加盟领克,恰逢这一“新高端”品牌转型困境:前有极氪抢走技术光环,后有银河截流性价比市场,外遇小米SU7等新势力价格绞杀,内陷品牌定位模糊之困。

周钘的营销学,能否为领克注入一剂“破圈强心针”?这场双向奔赴是绝地突围,还是又一次职业豪赌?

周钘的营销,领克渴求的“破圈力”

可能很多人听过“周金开”,这是周钘给自己取的微博网名,其人也频繁活跃在互联网上,网上冲浪经验相当丰富。

有媒体统计过,从2023年5月4日到2024年2月4日,他一共发了1491条微博,平均一天发5条微博。被戏称“微博办公”也是实至名归。

周钘的巅峰之作是一手策划了宏光MINIEV的营销。2020年宏光MINIEV上市,这一年是周钘在上汽通用五菱工作的第十个年头,也是周钘刚走上领导岗位最重要的一役。

首先周钘将MINIEV的目标用户锁定为年轻、有消费力的群体——他们追求个性表达,注重出行品质,向往兼具潮流设计与实用性的小型新能源车。

而周钘的神来之笔在于,他将宏光MINIEV从工具车转化为这些年轻用户的“社交货币”,通过网红营销现场、众多品牌联名、改装大赛等营销组合拳,博取年轻人的关注和好感,最终让这款低价电动车成为年轻人个性表达的载体。

就像周钘曾展望的那样,理想状态是车主收集全系列MINIEV,打开车库即展现独特个性。

周钘在宏光MINIEV的营销上,与完美日记、方特游乐园、《ELLE》等年轻品牌深度合作,通过场景化营销将车型融入时尚生活场景,打破工具车固有印象。

而这种将技术参数转化为生活场景的能力,正是领克的短板。领克虽有SPA Evo架构、EM-P混动等硬核技术,但用户认知仍停留在“沃尔沃平替”的燃油车时代,新能源标签薄弱。

领克转型寄予厚望的车型,如纯电Z20、刚推出的领克10 EM-P(对标小米SU7)等都急需建立“科技潮玩”形象。而周钘擅长的圈层营销正好可以快速激活年轻人用户,擅长将800V高压平台、Thor芯片等术语转化为“都市性能生活”的体验故事。

就像宏光MINIEV曾经做的那样,推出多色系马卡龙版、售价突破7万元的GameBoy版等限量车型,以差异化设计制造社交声量,积累品牌话题与用户认同。2021年五菱宏光MINIEV销量为42.65万辆,创下巅峰水平,也达成了周钘最亮眼的成绩单。

但周钘这套营销也不是万能的。

2024年,周钘被调往名爵担任品牌事业部总经理,同时被给予厚望,名爵销量要实现全年翻一番,也就是2025年要达到18万辆。

但这一次,周钘的举措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公开数据显示,上汽名爵今年1-5月累计销量约为4.28万辆,仅完成全年目标销量的23.78%。

周钘在名爵的“失败”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首先名爵的产品力短板明显,其主力车型(如MG5、MG6)主力车型换代节奏缓慢,配置停留在L2辅助驾驶,均未突破600km门槛,缺乏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等关键技术。新能源布局也是严重滞后,仅3款纯电动车,混动车型空白,错失市场爆发期。

营销无法掩盖技术的空洞,而周钘还在试图用“让年轻人爽一爽”等口号重塑名爵的年轻化形象,这种缺乏体系支撑的网红式营销只会沦为自嗨,不仅不能解决产品核心卖点模糊问题、忽视用户对智能化和性价比的需求,反而强化了“噱头大于实质”的负面认知。

在技术空心化、渠道崩塌、品牌认知错位的系统性危机下,任何营销天才都无法单枪匹马扭转颓势。

领克困局,周钘的挑战

那么领克如今的问题是仅靠营销就能解决的吗?

带着这个疑问,来看领克现在的发展。可以看到在一个“大吉利”的战略下,领克的定位越发尴尬了。

股权重组后,领克汽车51%的股权由极氪汽车持有,其余49%股份继续由吉利汽车子公司保留。这一变化意味着领克失去独立运营权,从原本的双品牌并行发展模式转向“极氪主导”的发展路径,品牌战略空间明显收缩。

更关键的是,合并导致领克的核心技术标签被弱化。过去依托沃尔沃技术背书的品牌溢价持续下滑,消费者对其定位产生认知混乱,部分用户质疑“领克是否沦为极氪低端分支”,品牌调性在原先的“运动个性”与极氪的“科技豪华”间陷入撕裂。

这种定位模糊进一步加剧了价格带失守的困境。尽管领克自2017年就以“沃尔沃技术平权”为标签切入15-30万元市场,成为自主品牌高端化的标杆。但成立8年后,其在20万元以上市场的存在感依然薄弱,消费者对“自主高端”的认知仍固着于20万元以下区间。

这一困境在销量结构上体现得尤为清晰。

领克的主力车型集中在20万元以下,6月销量支柱为起售价18.58万的领克08EM-P、起售价11万、12万出头的领克06和领克03。统计的零售数据显示,这三款车型当月分别销售了2952辆、3422辆、4255辆。

作为领克品牌冲击高端市场的旗舰SUV,领克09虽与沃尔沃XC90同源(SPA架构),但26.59万-32.09万的定价未能打开市场,月销长期不足千台。

唯一亮点来自新推出的领克900,这款定价30.99-41.69万元的全尺寸混动SUV在6月份销量达到了5593辆,但其能否扭转领克的高端化困局仍需观察。

并且领克的销量结构正面临来自内部品牌的双向挤压。

在上述的领克10-20万元主力价格带里,银河系列凭借精准定位和集团资源倾斜形成碾压性优势。

上半年银河卖了54.84万辆,增长232%;6月单月销量9万辆,增长202%,银河系列已经成为吉利新能源转型的主力。反观领克品牌月销量26310辆,增长8%,增速放缓;而极氪品牌销量16702辆,甚至下降了17%。

未来银河继续聚焦“10-20万主流家用市场全覆盖”,2025年计划推出5款新能源新车,难免分流领克03、06的目标用户。

而20万元以上高端市场,极氪通过技术高端化与品牌升级,持续侵蚀领克的高端化空间。领克的两款纯电车型Z10、Z20同样存在感薄弱。

据了解,极氪科技集团预计通过研发协同降低研发成本、同时降低供应链成本,2025年推出5款新车型,其中极氪3款、领克2款。新车代表着内部资源投资,从推新数量来看,极氪显然更受重视。

总结来说,领克当前的核心矛盾在于定位问题:技术层面,沃尔沃标签弱化后尚未建立新认知;产品层面,高端车型竞争力受配置等问题制约;市场层面,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认同仍锚定在性价比区间。

而摆在周钘眼前的,与其说是单一的品牌重塑任务,不如说是如何在集团资源博弈与市场认知固化的夹缝中,为领克撕开一道破局的口子。未来要面临的挑战不少,期待周钘能给领克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