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银消金五项违规被重罚165万元:业绩和规模狂奔背后曝合规漏洞!观点
来源:金融虎网 作者:乐金
消金公司又一张大额罚单出现。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宁波监管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浙江宁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被罚165万元。同时,时任宁银消费金融战略合作部副总经理张洋因“合作业务管理未尽职”被警告,时任财务会计部副总经理郑翔翔因“数据质量存在缺陷”被警告。
在近三年业绩和规模狂奔的背后,宁银消金潜藏的合规漏洞如今赫然显现。今年是宁银消金三周年,这是其成立以来领到的最大一张罚单。此次处罚原因包括“五宗罪”:客户授信额度管控不到位、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合作业务管理未尽职、数据质量存在缺陷、关联交易管理不审慎。
这是消金行业目前出现的第二大金额罚单,仅次于兴业消金2024年6月27日被罚的170万元金额。据金融虎网了解,这也是自2024年以来,消金行业出现的第七张百万级罚单。宁银消金不是首次被罚。2023年10月23日,宁银消金曾因“提供个人不良信息未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被罚2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来,监管对消金公司的处罚存在多重原因,但“向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发放贷款”还是在消金公司的罚单中首次被提及,此前更多的出现在针对银行机构的处罚中。一般而言,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是指因某些原因无法满足金融机构设定的基本贷款标准,导致申请被拒绝的借款人,这些条件通常涉及信用、收入、负债、抵押物等多个方面。另一种严重的情况则是面向“在校大学生”放贷,这也是所有消金机构和小贷公司的“禁区”。
目前,尚不明确是向哪一类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放贷。但在黑猫平台,有关宁银消金通过第三方合作机构向大学生“放贷”的投诉也会偶尔出现。今年1月和5月,有用户投诉“对大学生诱导贷款和高额利息”,宁银消金回复称:“您反馈的问题我们非常重视,我公司相关部门会尽快核实处理,有结果将第一时间与您联系沟通。”。
宁银消金的前身是华融消费金融,2021年12月,宁波银行斥资10.91亿元成功竞得华融消金70%股权,宁波银行于2022年8月全面承接,并于2023年1月19日在宁波新址开业。自宁波银行于接手这张“消金”牌照后,宁银消金充分展露出了其”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后,宁波银行通过多轮增资与股权调整,不断优化股权结构,持股逐步上升,宁银消金通过多轮增资,注册资本也快速提升。2023年7月18日,宁银消金工商变更,注册资本从9亿元增至29.11亿元。
据金融虎网了解,今年3月,宁银消金注册资本从29.11亿元大幅提升至36亿元,增幅为23.67%。增资背后,是其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消金牌照的核心优势在于更高的杠杆使用空间和更低的融资成本,更高的杠杆率则意味着更广阔的业务空间。
2022年,宁银消金营收6.13亿元,净利润2600万元。截至2022年末,总资产81.45亿元,净资产11.67亿元,贷款余额 71.83亿元,同比增长11.26%。
2023年,宁银消金实现营收18.02亿元,同比增长193.96%;实现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676.92%。截至2023年末,总资产达到456.71亿元,同比增长462.96%;贷款余额达到421亿元,同比增长486%。
2024年全年,宁银消金成绩斐然,实现营业收入29.9亿元,与去年相比,同比大幅增长65.96%;净利润更是突破3亿元关卡,达到3.0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50.17%。在资产规模方面,截至报告期末,宁银消金总资产接近600亿元。对比2022年末宁波银行入主时的70亿元,增长幅度高达757%。贷款余额也一路飙升至590.35亿元。
资产质量方面,最近三年,宁银消费金融关注类贷款比率分别为2.10%、0.55%及 1.02%,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56%、1.56%及 1.55%。 逾期贷款方面,近三年末的金额分别为1.92亿、6.83亿及11.42亿元。
宁银消金主要有线下自营、线上自营、线上联营三种业务模式,其自营业务仅占其规模的30%。截至2024年末,宁银消金线上业务以74.55%的比例大幅度领先于线下。业务结构中,线上联营占据了近7成份额,业务余额为299.89亿元;线下自营占比为25.45%,余额150.26亿元;线上自营仅占4.85%,余额28.61亿元。
据金融虎网观察,2024年,宁银消金的资产规模在消金行业已跃升至第7位。其营收增速在31家消金公司中也位居前列。
规模和利润狂奔背后,在各家消金公司持续“压降”投诉量的大背景下,宁银消金的客户投诉量也在狂奔!据金融虎网此前统计,在18家披露2024年客户投诉数据的消金公司中,宁银消金的客户投诉量达1592件位列第四,虽然没有同比数据,但已超过了头部机构招联消金的630件。
按投诉类别分类,宁银消金个人征信信息异议处理类63件,催收类1255件,其他类274件。按投诉原因分类,因管理制度、业务规则与流程引起的投诉226件;因对产品定价不满引起的投诉111件;因催收争议引起的投诉1255件。
可以看出,催收问题也是宁银消金在消保工作上面临的重要挑战。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末,宁银消金公司董事会共有董事9名,公司监事会共有监事6名,公司共有高级管理人员6名。今年4月,宁银消金为提升公司逾期业务催收服务质效,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公示了17家合作催收机构名单。金融虎网注意到,蚂蚁旗下蚂蚁智信和字节旗下智领星辰均在名单之列。
近日,联合资信在宁银消金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中指出,宁银消费金融行业地位提升较快,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管理与发展方面,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关联交易风险可控;业务经营方面,公司坚持自营为主、联营为辅的业务发展策略,在推动线上联营业务发展的同时,加大线上线下自营业务的拓展力度,但金融监管政策及行业竞争环境对其业务发展的影响仍待观察;财务表现方面,小额分散的信贷投放方式有助于公司分散风险,不良贷款率略有下降,外部融资渠道通畅,资本保持充足水平,但考虑到公司业务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有待检验,加之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低位运行,未来信贷资产质量的变化情况有待关注。此外,公司业务渠道和盈利能力仍有优化和提升空间。
八家消金公司今年累计被罚793万元:系2023年两倍之多
据金融虎网观察,今年以来,已有八家消金公司因各类违规问题被监管处罚,力度空前,累计被罚金额已达792.7万元,罚单金额已经是2023年行业公司被罚金额的两倍之多,且在快速接近2024年全年的罚单额。
据虎讯APP统计,截至目前,除宁银消金外,被罚公司还包括蒙商消金、中邮消金、蚂蚁消金、湖北消金、阳光消金和海尔消金,6家机构累计被罚金额达627.7万元。其中,湖北消金、蒙商消金、金美信和海尔消金这五家都是因涉及信用信息问题而被处罚。
据金融虎网此前统计,2024年,31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兴业消金、中信消金、平安消金、中邮消金等8家消金公司因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累计被罚金额达1003万元。2023年,长银五八、宁银、杭银、哈银、湖北消金等7家消金公司累计被罚金额为369万元。
据虎讯APP最新统计,自2024年年初至今,15家被处罚的消金公司共领了17张罚单,单张罚单超过100万元的七张,占比近半。此外,罚款金额在50万至100万元之间的罚单有8张。从消金公司被罚的金额来看,兴业消金、宁银消金和中邮消金位列前三。其中,中邮消金两次被罚累计金额为163万元。
在快速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消金公司面临合规监管趋严和业绩增长压力的双重挑战,监管对行业机构的合规问题也将持续输出重拳治理。如何平衡合规与业绩,是行业核心命题,合规是生存底线,而差异化风控和获客能力才是业绩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