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代召回频发暴露质量短板,吴周涛50万销量目标恐成空谈快讯
【文/深度评车&财经三剑客】在新能源汽车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北京现代这个曾经的合资车企明星,正深陷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其每一步前行都显得异常艰难且充满挑战。
近期,北京现代再次陷入召回风波,这已是其在不到9个月时间内发生的第三次召回事件。2025年8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召回技术中心”官网发布消息,北京现代自2025年9月5日起,召回2025年5月11日至2025年6月24日期间生产的2024款库斯途汽车,共计3469辆。召回原因直指制造工艺问题,后轮制动油管与四通连接器的紧固扭矩不足,极端情况下将导致车辆制动性能下降,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这并非个例。回顾此前,2025年4月18日,北京现代就曾因高压燃油管端口制造问题,召回部分第十一代索纳塔和全新途胜L汽车。而早在2024年底,北京现代更是召回了超过55万辆的老旧车型,原因涉及制动系统液压电子控制单元内部短路,可能引发发动机舱起火。
三次召回,时间集中且车型跨度大,既有十年前的老旧车型,也有近年上市的新款,这无疑暴露了北京现代在质量管理上的严重漏洞。尽管召回是汽车质量治理的常规机制,但如此频繁的召回,无疑让消费者对北京现代的产品质量产生了严重质疑,品牌形象大打折扣。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扩张、车企高频上新的大背景下,北京现代的产品迭代却显得异常迟缓。截至2025年8月,其在中国市场的产品结构仍以燃油车为主,新能源车型寥寥无几。
以2024年为例,北京现代虽然推出了第十一代索纳塔、2024款库斯途MPV和2025款途胜L等车型,但这些车型在核心动力系统上仍以燃油为主,个别车型仅新增了油电混动版本选择。而其首款纯电SUV——ELEXIO,截至2025年9月15日仍未开始预售,错失了新能源市场的先机。
北京现代曾在20周年活动上宣布启动“2025向新计划”,明确要在产品转型、品牌向新和服务创新三大领域发力,提出燃油车全面混动化、加速引入纯电品牌等宏伟目标。北京现代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周涛表示:“在2025年达成年销50万辆以上的销售目标。”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些目标似乎遥不可及。在新能源市场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主阵地的当下,北京现代仍以传统内燃机平台为主的产品结构,显然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竞争力大幅下降。
北京现代的财务困境同样不容忽视。根据北京汽车发布的公告,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现代净利润分别亏损50.65亿元、54.41亿元和25.76亿元,不到三年时间累计亏损超过130亿元。这一数字触目惊心,让人不禁对北京现代的未来产生担忧。
回顾北京现代的销量历程,从2016年的114万辆高峰到2024年的15.42万辆低谷,市场关注的已不仅是何时重回主流,更是何时能止住亏损。业内人士指出,北京现代的销量下滑与其长期依赖传统燃油车型存在一定关系。在新能源、智能化主导的汽车消费升级阶段,北京现代的产品结构显然已经跟不上市场的步伐。
新能源市场的缺失,让北京现代难以建立新的盈利增长点。而产品结构和销量的下滑,又进一步加剧了财务压力。在这种恶性循环下,北京现代如何扭亏为盈,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频繁召回、产品迭代迟缓、财务困境等多重挑战,北京现代的未来之路显得异常艰难。尽管北汽投与现代汽车已经达成增资协议,为北京现代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现代面临的问题。
北京现代需要从产品端入手,进行深度结构优化。在新能源快速更迭、品牌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只有用产品说话,才能获得销量数据的回应。北京现代需要加快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和上市步伐,构建多元化、矩阵化的新能源产品体系。同时,还需要加强质量管理,提升产品品质,重塑品牌形象。
然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和资金的投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北京现代能否抓住最后的机遇,实现逆袭?还是将继续沉沦,最终被市场淘汰?这恐怕是所有关注北京现代的人心中最大的疑问。
北京现代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每一步选择都将决定其未来的走向。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北京现代需要拿出更大的勇气和决心,去迎接未来的不确定性。否则,等待它的,或许将是更加残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