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观察网

携程“虚假宣传”?吐鲁番葡萄沟民宿“货不对板”引顾客不满观点

河南卫视《消费新观察》独家报道 记者陈军 李希玉

一、高分民宿变“荒野陷阱”,消费者遭遇惊魂夜

2025年8月14日,河南郑州游客张先生(化名)一家为体验吐鲁番“葡萄沟风情”,通过携程旅行平台预定了评分高达4.7分的“吐鲁番八风谷民宿”,页面显示该酒店为“高档型”,位列“新疆当地风情酒店”推荐榜。

然而在张先生一家晚上9点30左右抵达吐鲁番八风谷民宿后才发现,“酒店周围黑灯瞎火,没有吃的,没有喝的,没有玩的”,更为夸张的是导航显示从酒店到景区真正的景点,需步行3公里荒僻土路,夜间无路灯、无公共交通,民宿地点和核心景区气温相差5度左右,两侧是深沟和野地。

张先生说他在携程平台搜索时,是按平台的重点推荐关键词进行的搜索,而且搜索葡萄沟核心景区的时候,携程平台首推的就是这个吐鲁番八风谷民宿,入选携程的“新疆当地风情酒店榜”而且是“景区内民宿”,“结果老人孩子摸黑走路差点摔进沟里!”

携程平台展示推荐图

消费者提供实拍图

张先生提供的订单截图显示,酒店在携程的分类为“高档型”,且标注“亲子友好”。但实际体验中酒店仅提供“叫车服务”(无车辆保障)和“免费停车”(自驾游客专属),对无车家庭极其不便。更令他愤怒的是,房间设施陈旧,与平台展示的“轻奢露台”、“星空房”图片严重不符。

张先生当即向酒店提出交涉,然后商家却一再称“步行至景区仅需20分钟”,但对该酒店不在景区核心区,夜间路段确实无照明,无安全措施等隐患避而不谈。

二、踢皮球式客服:平台与商家互扣“黑锅”

发现货不对版后,张先生立即跟携程平台客服和吐鲁番八风谷民宿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要求退房退款,然而看似简单明了,货不对版就该退的流程,却陷入携程与商家的“责任迷宫”:

携程客服:“退款需商家同意,否则无法操作”

酒店经理:“这是你们和携程之间的事,找携程”

张先生说当他联系携程客服,表示“酒店离景区很远,周围黑灯瞎火,基础设施不完善,老人孩子不安全”提出退房退款的诉求时,携程客服一直表示让自己耐心等待,平台会跟酒店方进行沟通。

然而左等右等,等来的最终消息是携程平台客服称“商家不同意退款”,不同意退款的理由是:“张先生是19:01分通过携程平台下的订单,22:02分申请的取消订单,超过了平台规定的超过30分钟,订单不能取消的规定”。

张先生表示自己第一次来新疆,恰好路过吐鲁番的葡萄沟,就想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课本上所描述的葡萄沟美景。在携程平台上搜索“葡萄沟核心景区”,看到“新疆当地风情酒店榜”,基于对携程平台的高分推送和好评推荐的信任,才选择了这家酒店。

张先生说下完订单以后,自己一直在从火焰山景区赶往吐鲁番八风谷民宿酒店的路上,本来想着旅途奔波要给老人和孩子一个好的休息环境,谁知道到达酒店后才发现,最基础的照明、饮食等都不能保障,老人和孩子饿了一天,到了酒店却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找不到。更让他觉得崩溃的是,如果白天去吐鲁番葡萄沟景区的话,老人和孩子还得顶着40多度高温,太阳下徒步三公里,才能走到景区。

张先生随即跟八风谷民宿酒店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要求取消订单,退房退款,然而酒店的工作人员却告诉张先生“这是你跟携程平台的事情,你找携程”。

经过近2个小时的多次沟通,携程平台的退款流程毫无进展,携程客服表示“商家不同意退款,订单无法取消”。无奈之下,张先生只好重新预定了另外一家民宿。

对于此次携程的酒店预定体验,张先生表示“很受伤,非常的愤怒”。自己是因为携程平台的宣传“夸的像花儿一样”才选择了这家酒店,还是选择了最贵的房型,谁知道现实情况和宣传完全不搭边,从而导致自己掉入“住也得住,不住也得住”的“霸王条款”,被迫“自认倒霉”。

为了让更多的暑期游客,在线订房时,能够有效避雷少踩坑,张先生一方面向《消费新观察》爆料,希望引起更多有出行规划朋友的重视,一方面也向吐鲁番当地12345市长热线和文旅部门进行了投诉。

二、消费新观察:律师在线

河南信行律师事务所事业部主任郝纪鹏律师指出:双方当事人相当于通过网上的形式,订立了一个民事合同,民事合同要在《民法典》等价有偿的原则下进行,如果当事人付出了费用,但是没有享受相应的产品和服务,商家不退费的做法,明显是违法的。

如果当事人的违约给商户或平台造成损失的话,可以酌情扣减一部分费用,大部分还是要返还给当事人。如果没有给商户或平台造成损失,就应该全部返还。

四、延伸阅读:

(一)起底在线旅游平台评分猫腻:四钻酒店“不如招待所”

1.钻级标准成“黑箱”:

但据澎湃新闻《携程阴阳评定标准曝光》一文透露,很多博主实测发现,某携程“四钻高档酒店”竟无电梯、携程将酒店分为“5钻(豪华)”至“2钻(经济)”,声称对标国家星级标准,墙皮脱落、毛巾未换洗,马桶圈无法闭合,而客服坦言“评级细则不对外公开”。

2.差评淹没算法,700条投诉仍满分:

某酒店被曝700多条差评(占比6.4%),揭露其“破旧、卫生差”,但评分竟逆势升至5.0满分。平台辩称“评分由算法自动计算权重”,却拒绝公开公式。同一宾馆在其他平台评分仅3.1分,反差巨大。

不仅如此,连酒店的好评“都是可以运营的”。运营公司表示,“跟我们合作后,所有进携程的订单会有客户的真实电话号码,前台可以加微信,可以联系到客人。”而一般顾客入住时,被酒店要求交纳100元服务费,“退房后五星好评发给我们,我们还可以多返一点。”

3.高分好评有钱就能搞定

据酒店行业微信公众号“大住宿业智库”发布的《酒店要获取流量,必须懂得OTA排名规则》显示,可以通过“直通车”渠道有效提升在OTA平台的排名,包括给与平台额外的佣金,提升排名的“价格直通车”,和增加对应平台合理数量的高质量保留房,提升排名的“房源直通车”。另外也包括,额外增加“竞价排名佣金费率”,提升在平台酒店频道内的搜索排名和曝光展示,“酒店被推广后,会增加在App酒店搜索前20位的出现几率,相应流量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据酒店行业微信公众号“大住宿业智库”发布的《酒店要获取流量,必须懂得OTA排名规则》显示,可以通过“直通车”渠道有效提升在OTA平台的排名,包括给与平台额外的佣金,提升排名的“价格直通车”,和增加对应平台合理数量的高质量保留房,提升排名的“房源直通车”。另外也包括,额外增加“竞价排名佣金费率”,提升在平台酒店频道内的搜索排名和曝光展示,“酒店被推广后,会增加在App酒店搜索前20位的出现几率,相应流量也会得到大幅提升”。

据界面新闻《媒体人称携程预订酒店星级与实情不符 OTA竞价排名遭质疑》一文显示,很多酒店通过支付“额外佣金”(竞价排名)或与OTA独家合作,即可提升搜索排名。业内人士透露:“排序有操控空间,谁给钱多谁靠前”。

(二)监管空白下的携程“高分套路”

据消费者普遍反映,折射出在线旅游平台的行业三大痼疾:

1.评级标签与实际星级的“文字游戏”

按照规定,挂牌五星级酒店需由国家旅游局的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评定,四星酒店由省级评定,一星到三星由市级评定。目前国内酒店数量超过40万家,而挂牌的星级酒店不到1万家,超过97%的酒店没有星级,用户无法获知等级信息作为参考。在此背景下,携程等平台采用了自己的评级系统,并冠之以“豪华型”、“高档型”、“舒适型”等等标签混淆视听,以供消费者参考。例如广州仅22家挂牌五星酒店,但携程显示114家“五星/豪华型”,超80%实为无星酒店。

2.安全责任“甩锅”消费者

文化和旅游部明文要求“不前往缺乏安全保障的区域”。

但在实际操作运营当中,携程等平台对酒店周边风险,如无照明路段、临沟道路等未做任何的审核提示,消费者需自行承担人身安全风险。

3.维权机制形同虚设

即便符合“7天无理由退换”条件,平台仍以“商家不同意”为由拒绝退款。查阅相关报道和消费者互动求助信息,可以看到针对携程平台的维权信息多如牛毛,而且携程的维权机制形同虚设。

五、专家支招:如何识破高分陷阱

1.交叉验证地理位置:

使用多款地图APP核对酒店与景区的步行路线,警惕“直线距离”骗局。

2.差评“脱水”阅读法:

重点查看带图差评和“问答区”,如遇“评分高但差评多”的酒店需警惕。

3.保留证据刚性维权:

拍摄现场环境、安全缺陷等证据,向12301旅游服务热线及属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

4.优先选择“可取消”订单

避免预订“不可取消”产品,以免陷入退款拉锯战。

葡萄架下的反思:

暑期旅游高峰期的酒店与景区,不仅是游客休憩的驿站,更是一座城市的“会客厅”、一方水土的“文化橱窗”。当游客踏入异乡,酒店的一杯迎宾茶、景区的一句温馨提示,都在无声传递着地方的诚意与温度,服务的颗粒度直接刻画地方形象。酒店与景区这些场景让游客感受到的不仅是便利,更是被尊重的体验。反之,若服务缺位——如景区指引模糊、酒店推诿扯皮——则会让“好山好水”瞬间蒙尘。

暑热终会退散,但服务刻下的城市印象却会长存。当游客归家后谈起某地,浮现在脑海的或许并非风景,而是深夜抵达时的一盏灯、迷路时的一次指引、纠纷时的一句担当--这些瞬间汇聚的暖意,才是地方真正的“金字招牌”。

截止记者发稿前,消费者投诉问题仍未得到解决,对此事《消费新观察》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