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后迎来首个解禁期,股东集体承诺不急于减持,投诉量及营销费走高的元保前景如何?观点

元保迎来美股上市后的首个解禁期,多位核心股东却异口同声表示“不急于减持”。
美东时间10月27日,国内互联网保险科技平台元保(NASDAQ:YB)迎来了美股上市后的首个解禁期。
与通常解禁期带来的减持压力不同,山行资本、北极光创投、启明创投、源码资本等元保的重要投资方,以及公司创始团队与核心高管均表示,在解禁后不会急于减持股份,并将长期支持公司发展。
资本信心
元保于2025年4月30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发行价为每ADS(美国存托股票)15美元,IPO首日收盘价报15.96美元,较发行价上涨6.4%。截至美东时间10月20日收盘,元保报23.98美元/股,较发行价上涨59.87%,市值达11.05亿美元。
山行资本在解释不减持决定时表示,“我们高度认可元保集团上市后展现出的强劲增长韧性”。同时,山行资本还强调,元保在保险科技行业的差异化优势和技术驱动的商业模式具有长期价值。
北极光创投也持类似看法,认为元保“凭借其在互联网人身险市场的领先地位和对AI技术的深度应用,推动行业范式从‘人找保险’向‘保险精准找人’加速转变”。
股东们的信心源自元保的财务表现。
根据元保最新财报,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创历史新高,总收入约10.7亿元,同比增长25.2%;净利润达3.05亿元,同比增长55.6%。截至2025年6月30日,元保现金储备高达34.2亿元,同比增长99.1%,几乎较去年同期翻倍。
AI赋能
元保成立于2019年,主业为互联网人身险领域,短短五六年时间已发展成为我国人身险市场重要的分销商。
根据沙利文数据,2023年,以首年保费口径计算,元保已位列我国人身险市场的第二大分销商。如其剔除一线互联网大厂孵化的依附型保险分销商,元保则是我国人身险市场上最大的独立型保险分销商。
元保将AI技术引入保险分销和理赔等全部环节。截至2025年6月30日,元保模型库已扩展至4800个模型和5300个特征,较上年同期分别新增400个模型和1000个特征。
在理赔端,AI技术的应用成效显著。公司运用AI技术赋能理赔关键环节,将万元以下理赔平均到账时间缩短至3.6天,最快仅需3.7分钟。元保还推出“无忧助赔”服务协助用户化解纠纷案件。

元保创始人兼CEO方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创立的第一天就有自己的AI算法工程师和大数据团队,这些作为标配和核心工作板块存在”。
投诉频发及高营销费
不过,在元保高速发展的同时,投诉问题也频频发生。
今年9月11日,一位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反映,在本人不知情、未授权的情况下,元保通过自动续费扣除106元保险费。

这并非孤例。有网友爆料,8月6日,元保通过自动扣款莫名扣了他两个月保费,当时联系客服,对方只肯退当月的,上月的钱硬是不肯返还。没想到三个月后的10月15日,该用户再次收到元保的自动续费扣除保费的短信。该用户表示,尽管这次通过沟通退款原路退回,但是这个体验确实难以恭维。

以上为用户反馈元保存在的自动扣款情况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0月31日,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了《甘肃省消费者协会2024年1月-9月消费投诉典型案例》,其中第一个案例就涉及网络保险强买强卖的问题。案例中,消费者蒋先生发现银行卡被莫名扣去两笔款项,分别为348.7元和316.4元,其中一笔就是通过元保保险经纪(北京)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扣除的。
可见,这一问题尚未彻底解决。
此外,元保保险的商业模式的运转仍重度依赖营销投入。2025年第二季度,其营销费用高达6.021亿元,占当期营收的比例超过56%。这种对流量购买的依赖,使得市场会担心其是否陷入了“烧钱换增长”的陷阱。
尽管面临投诉和营销费用高企的问题,但元保所处的赛道潜力巨大。
截至2025年10月,参考今年上半年的数据,可知在健康险领域,线上渠道的保费占比约为16.64%;在寿险领域,线上渠道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其精确的渗透率仍有待官方后续数据的发布。
未来,在政策支持、技术驱动以及年轻消费者偏好的共同推动下,线上渠道在保险业,尤其是健康险中的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这表明线上保险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这对元保的发展是一利好。
元保创始人方锐将IPO视为“只是完成了一件事情,连逗号都不算,最多算一个里程碑”。在元保这座新的里程碑前,道路依然漫长。
随着解禁期到来,资本市场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股东们的坚定承诺为公司注入了强心剂,但元保要真正赢得市场,还需要在用户体验和合规经营上做出更大努力。